第十三章 共识与分歧(1/5)
姜嫽从小是个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的人,热心肠、直性子、工作积极努力。林枫、蒋旭他们的办公室斗争,善用权谋,姜嫽不懂权谋。遇到问题,潜意识会让她侧重于,公司整体利益、长远发展。这样的底层逻辑,让她刚当上三审,就得罪了三位大咖。
九月,另一项政府委托业务,汇算清缴后续管理鉴证开始了。姜嫽也开始协助葛老师,审核报告。看报告时,就跟葛老师在一起,她们有间单独的办公室,办公室挨着总经理室和副总们的办公室。
葛老师告诉姜嫽一些,报告审核的要点,初期让姜嫽审核报告数据的准确性。这时她才知道,公司两位二审老师,是不看数据是否有误的,或者改一部分,他们容易看到或比较明显的。因为,他们认为数据是低层次、基础的事情,写报告的人,应该具备这个基本的素质。而且核实数据,相当于把底稿重新算一遍,自己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个工作,一直是三审葛老师做的。跟葛老师聊天时,葛老师也很厌烦这种情况,但始终无法改变。
等姜嫽审了二个月报告后,她切身感受到了,部分人的数据不准,竟到了如此夸张的地步,这部分人约占三分之一左右。比如一组的小邵,三份报告,正文和附表的数据对不上,不知是怎么通过二审的,她加班到很晚,才把这些数据关系理清。然后,把报告退回去了,让他改。其他报告,有的是用了去年的版本,因为疏忽,总会有一、二处数据没更新,用的还是去年的数据。有的是自身的疏忽,数据出错。
这部分人,写完报告就丢给二审、三审,就算完成任务了。她发现仅数据这一块,这几个人是多么漠视。让人恼火的是,他们习以为常,似乎成了多年的习惯和顽疾,成了默认的规矩或做法。
葛老师虽提过异议,但领导们更在意的是,拓展新业务,提升业绩。手上握着一些业务的业务员,自然是另眼相看,他们自已也是有恃无恐。说是审报告,有时更像他们的助理。
这时,姜嫽想起了,上个月跟陈总的对话。“陈总,我发现有几个人写报告,基础数据时常出纰漏,靠二审、三审、四审给他们改,但大家似乎习以为常。”
“是有一部分老师,习惯不好,这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早年间,大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