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他山之石(2/4)
。”
“这次公司是下血本了。”
“我们这样的公司,用得着,招聘这么高端的人过来吗?人家来了,待两天一看,还不得走人啊?”
“干嘛走人啊,你们知道郭董,给这些人多少工资吗?”
“不太清楚,薪资这种事情,公司是保密的。怎么?你知道?”
“知道一点点啦,比他们在以前公司的工资,高出很多呢。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来?”
“我也听说了一些,比如我们部门的何总。他在四海的工资,大概是他在以前公司两倍。”
“真的?假的?”
“差不多吧,我也听说过。”
这个话题,成了当下四海公司,最热门的话题。
午饭后,姜嫽和王英,坐在四海公司楼下的小花园里,晒太阳。阳光有点刺眼,俩个人又移到了树荫下的长椅上。
姜嫽翻看自己订阅的公众号文章,一篇文章吸引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
有一家国内的企业,成立了一支“取经小分队”,专程跑到国外,去西方取经。他们去了一家国外知名的制造公司,旨在从这家享誉全球的制造公司,汲取先进的管理智慧。
毕竟,人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乃至全球的品牌影响力,让人们对他们的管理模式,充满了崇拜和敬仰。
谁能料到,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家制造公司,听到的竟然是“真正先进的管理经验,其实就在中国,那就是‘鞍钢宪法’。”
当时,这些企业家们的内心,五味杂陈。原本他们带着崇拜的心情,想要拜师学艺。结果人家居然给他们,传授了一段中国经。
‘鞍钢宪法’是什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鞍山钢铁公司,总结出来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
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就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就是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相结合。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鞍钢摸索出一套,至今仍被借鉴的管理模式。强调管理者要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和工人打成一片。
这不是领导者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