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昏君啊!居然敢收我们的税,大明这(5/9)
己想出这个办法呢?
偏偏是这个逆子想出来的?
这岂不是更加证明了这个逆子比他更适合当皇帝吗?
真是扎心啊!
不过换一种角度来说。
他这次背锅也算是背得值了!
忙完了商税的事情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慈烺也没闲着,他亲赴山东各地,查看当地的受灾状况。
随后,他又派人从周边富庶之地买来了一批粮食,用以赈济受灾的百姓,解其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鉴于山东当地灾情的严重性,朱慈烺毅然决定山东本年的商税暂且不予上缴国库,而是全部投入到赈灾事务之中。
这个消息一经宣布,当地的百姓欢呼雀跃,对崇祯的这一善举赞不绝口,纷纷称赞崇祯圣明仁爱。
没办法,毕竟现在崇祯是皇帝,所以这道圣旨是以崇祯的名义颁布的。
崇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自然也表示赞同,毕竟他可没忘记大明内帑现在还躺着一亿多两白银,也不缺这点银子。
用这点银子换来山东百姓的爱戴,他自然是愿意的。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专程前往水泊梁山,对李青山等一干人等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就连张安生也安排了一个七品文官。
目的便是确保在自己离开之后,水泊梁山能够维持稳定的秩序,不致再生事端。
毕竟水泊梁山刚刚安定下来,若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新的动乱,真要这样的话,那么他此番前来所付出的心血便将付诸东流。
同时也是告诉山东各地官员,水泊梁山现在是他朱慈烺罩着的!
然而,令人稍感遗憾的是,朱慈烺在水泊梁山转悠了两天,也并未遇见如武松那般武艺高强的豪杰之士。
所见到的大多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渔夫以及漕工等普通百姓。
由此可见,他之前对水泊梁山的期望有点太高了,本以为会是一群英雄好汉,结果呢?
就是一群普通的百姓罢了!
再次回到济南之后,朱慈烺依照先前的规划,从随行的军队中精心挑选了一批士兵,组建了一支人数约为一千人的专业的税收军队。
他还以为这支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