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简陋的午饭让林中华微微愣住(4/5)
他们这些下乡的知识青年,每人能领到足以维持三个月的食物。
而林中华还有三个月的粮食没有去领。
面对林中华的询问,张艳的脸色显得有些为难。
察觉到这一点,林中华赶紧道歉:“艳姐别误会,我只是好奇靠山屯平日是不是都吃这些食物。”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简陋却朴实的生活。
“艳姐,你能详细给我介绍一下靠山屯的情况吗?”
林中华一边说着,毫不在意地走到石桌前坐下,并随手拿起一个红薯吃了起来。
见林中华这样子,张艳不由得松了口气。
于是,她也没有隐瞒,便与林中华边吃红薯边讲述起村子里的详情。
有些事情,林中华已经在来靠山屯的路上听张老三提过,另一些则与他记忆中的情形颇为吻合:村里基本上一切按工分计算——干活儿、分粮食都是依此分配。
然而,村里的生活比林中华想象中更艰苦些,虽然没有到那三年困难时期那种人人挨饿的地步,但生活质量远低于城市标准。
比如在京城,即便住在四合院里的轧钢厂工人也不是顿顿有白面馒头,每月甚至难得吃一次肉;而靠山屯里常见的食物就是红薯、土豆,玉米面还算奢侈品。
至于像白面馒头和面条之类的美食,一年下来顶多吃几次罢了。
倒是吃肉因为这里邻近大兴安岭余脉牛心山的关系,每年村里会组织人在老猎人的带领下集体上山打猎,多少能让大家沾点儿荤腥。
张艳把村子情况一五一十地介绍给林中华后,看向林中华的眼神带着几许怜悯,还有说不出口的话。
见状,林中华开口询问:“艳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此时,张艳也无暇再犹豫,叹了口气答道:“你们这些知青下乡的时机可不太妙,正赶上农闲……”
林中华本想这避开农忙的时间能歇一阵,可听了张艳这话后才领悟过来,在靠山屯干活才能挣得工分。
而这工分可是他们这批知青接下来几个月至开春前唯一赖以生存的东西,这段时间除初始分配的那一点口粮外,他们必须自行解决温饱。
凭这点粮食支撑到来年开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