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历史惯性(1/4)
陈县,袁术登上西城,眺望观察城外。
鸿沟干渠在他身后,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葱郁稻田。
稻田还有一个月时间才能陆续收割,现在就是放火烧,一时半会也烧不干净。
怎么处理陈县西部的稻田,在袁术麾下属于一个十分急迫的问题。
汝南袁氏……汝南袁氏有好几支,特指的四世三公那一脉,指的就是汝阳袁氏。
汝阳与陈县相邻,袁术实在是无法下定决心毁坏陈县西郊,即鸿沟西南岸边的稻田。
哪怕是陈县吏民,此刻依旧有在稻田里拔稗子的,也有组织、分配灌溉水源的田吏。
陈县近郊的良田,基本上属于陈国王室所有,是陈国的公田,进行统一管理。
所以近郊的水田,跟广大吏民没有直接关系,其收获也是归袁术所有。
汝南袁氏与陈王隔县相望,彼此看对方不顺眼已经很久了。
如果双方彼此关系良好,也不会闹到眼前这一步。
群雄讨董时,关东各方麾下军队最正规、专业的就是陈王,其次是河北兵、荆州兵。
奈何士人们想的更多,拒绝与陈王合作,否则拥护陈王,或许能一战打穿董卓。
而如今,袁术拿到陈王的基业,并没有多少欣喜……因为这七年里,陈王生活的并不好。
陈国依托鸿沟干渠以及分流出来的涡水灌溉,虽然物资充盈,但为了维持国内秩序,震慑外部觊觎,陈王养了一支三万多人的常备兵。
所以陈国没有太多的储备,不具备与周围郡县全面开战的底气。
也因袁氏、汝颖士人、梁沛士人的压制,陈王无法合理向外扩张。
雪球始终没有滚起来,陈国基本上原地踏步。
但对于周围急速衰落的各郡来说,陈国已足够富饶。
就在袁术例行巡城、散步健身之际,其长史杨弘快步登上南门,截住袁术,递上纪灵书信:“至尊,汝阳急报。”
袁术看一眼杨弘,杨弘才收敛惊容。
袁术不紧不慢伸手接住,翻开阅读,注视片刻后才对左右说:“赵基用兵不如曹操。”
随即,帛书传给主簿阎象,阎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