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3/6)
翰林院官署与六部衙门不在同一方位,所以通往翰林院官署方向的官员相对就少很多。环目四顾,陈今昭很轻易就能估算出翰林院的官员缺席了多少人。
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十数号人。若要再细算,那大抵是翰林院学士少了五人,翰林院侍读学士少了三人,翰林院侍讲学士少了三人,翰林院编修少了两人,翰林院检讨少了一人,庶吉士少了两人。
不消说,缺席的这些官员,只怕是凶多吉少。
虽说翰林院官员有几十数人之众,可身边一下子消失了这么多熟面孔,还是挺让人心头震悚的。翰林院尚且如此,其他衙署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兵部、户部、刑部,权利重、油水足向来被官员们挣破头的这三部,只怕情况更为惨烈。
进了衙署,陈今昭与鹿衡玉默不作声领了公务回各自位子做事。于他们这些编修而言,往日里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撰写诏令。当然这样美差也不是每个编修都能有幸接手的,能够能撰写诏令的,通常是才华横溢或受掌院学士看重的佼佼者,如她和鹿衡玉这样平庸的边缘人物不在其列。
他们二人平日做的多是校勘典籍或整理文档等琐事。
今日亦如是。
陈今昭翻开典籍一丝不苟的做着校勘工作,从未有哪刻觉得这份枯燥的工作竟也能来的这般亲切。置身在熟悉的衙署里,坐在熟悉的位子上,做着手里熟悉的工作,饶是外头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可到底心里踏实了不少。
尤其是对比此刻在那宣治殿里、不知正在直面何等腥风血雨的名公钜卿们,她此刻的这份安定更显弥足珍贵。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憋屈,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安宁。
而此时,宣治殿的气氛剑拔弩张。
以周首辅为首的众臣立在殿中,与对面兖王帐下的骄兵悍将们怒目对峙。
周首辅脸色铁青,从来威严恢弘的议事正殿,何时成了这些低贱蛮子兵卒能踏足的地方,简直是礼崩乐坏!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兵将竟敢剑履上殿,简直是不遵教化,枉顾祖宗法度!
那位果真是蛮夷之地待久了,行事做派也开始没了章程。
“兖王殿下既宣我等臣工入朝,何故避而不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