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跨国诗会(3/5)
认真想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吗?”
顿了一顿,刘轩接着说道:“国家每年拨款,组织诗会,是为了给寒门学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是想为国家挑选栋梁之材,试问各位成天想着风花雪月的大诗人,如果你们做了某地的父母官,能为百姓做什么?”
“当今的大汉朝,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北有外族侵扰,战火连绵;中原又闹旱灾,百姓食不果腹,为什么你们能在这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是前线将士们在浴血奋战,是中原的官员们日夜不停的坚守灾区赈灾!”
“有一名叫做钱佳的学子,写了一篇治国建议,盼望着我国能像宋国一样富庶,这个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当下华夏三分,为什么宋国最富足?那是我大汉,在北方太抵御着蛮族的入侵,即便是被你们瞧不起的西蜀,也替宋国抵挡着川西吐蕃各部的侵扰,如果哪天大汉和西蜀顶不住了,异族铁蹄踏入华夏,宋国岂能向现在这样富庶?”
“钱学子是否还记得,三年前雁门关一役,七万多我大汉热血男儿埋骨他乡。没有他们,你能在这里舞文弄墨?你又凭什么建议朝廷学习宋国重文抑武?请记住,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
随着刘轩慷慨激昂的演说,台下变得鸦雀无声,连那些商贩都停止了叫卖声。汉国的文人们大多面露惭愧之色,而台下的宋国有志之士也在细细品味着刘轩的每一句话。
宁欣月站在台下,眼睛湿润了。她的父亲和三个哥哥,正是三年前在雁门关英勇殉国的。刘轩的话,深深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脆弱的情感。
林坦之率先打破了沉静,他阴恻恻的说道:“殿下能否现场作一首诗,让我们领略一下你所说的家国情怀?”作为当世大儒,连当今太子都对他礼遇有加,而刘轩的一番话却让他当众下不来台,心中自然生出了怨恨。
刘轩鄙夷地看了一眼林坦之,随后将手放在额头上,做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他当然不可能在现场即兴作诗,而是在回忆自己脑海中那些熟悉的诗文,思考哪一首现在读出来最为合适。
“殿下乃是奇才,不会让我们大家等太久吧?”林坦之轻蔑地笑了笑,朝旁边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吩咐道:“来人,给晋王搬把椅子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