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曹植(3/7)
仪兄弟常常在曹操面前夸赞曹植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杨修则凭借自己在曹操身边的便利,将曹操的想法和动态及时告知曹植,帮助他更好地应对曹操的考验。
在他们的支持下,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与兄长曹丕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然而,曹植性格疏放,任性而行,不知调理,饮酒无度。
这种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是一种洒脱,但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却成为了致命的弱点。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生的两件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的一天,曹植在与友人饮酒作乐后,乘着醉意,驾车闯入禁道司马门。
司马门是皇宫的重要门户,专供皇帝出入,寻常人等未经许可不得擅入。
而曹植却在醉酒状态下,驾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驰道上肆意行驶,最后从司马门出宫。
这一行为严重触犯了曹操的威严,也违背了朝廷的礼法制度。
曹操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处死公车令,同时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以儆效尤。
曹植也因此逐渐失宠,曹操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同年,荆州局势危急,曹仁被关羽围困,情况十分危急。
曹操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
这是一个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
出兵前,曹操特意将曹植唤来,准备详细地告诫他相关事宜,传授作战经验和策略。
然而,当使者来到曹植府邸时,却发现他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根本无法受命出征。
曹操得知此事后,对曹植彻底失望,心中立他为世子的想法也彻底打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兄长曹丕善于权谋,矫情自饰。
曹丕深知父亲曹操重视人才和能力,于是他努力学习兵法、政务,在处理事务时表现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同时,他懂得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的恭顺和才能,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他还在宫廷中拉拢了众多势力,包括曹操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