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百代之基(3/5)
本书中的南郡太守韩纯,他的祖宗韩王信在秦汉之间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其实只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论起个人能力,官位,所掌握的力量,韩王信远不及韩信,但韩信几百年前就被夷灭三族,子孙断绝,而韩王信的子孙几百年后还在当着两千石的高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韩信所在的宗族不够强盛,身边没有足够多的宗族子弟,而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庶出孙子,作为韩国的公族,肯定有大把同姓宗族可用。设想韩信如果身边有几十上百个宗族子弟担任卫队和中层军官,他至于会被刘邦两次进入军营把兵权夺了自己还在睡大觉吗?
所以在中古社会里,一个没有强大宗族的个体就算才能再出色,那也只会沦为被人利用的顶级工具人,用得着的时候就位极人臣,封侯拜相;榨干了利用价值就被踢到一边,甚至死于非命。而强宗大族子弟却能平步青云,位至公卿,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背后还有盘踞一方的宗族作为后盾,国家任用大族子弟为官,很大程度上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结果(大族代表地方)。
所以大族子弟顺利时能够直上九重天,失败也一般只会罪只及自己一人(比如前文提到的韩王信,虽然他最后也叛变失败了,但毕竟没有被夷灭三族,原因就是他家是韩国的公族,人太多,根深蒂固,即便是汉王朝,也不可能全部杀掉。)
作为穿越者,魏聪是没有宗族,孤身一人。但在旁人眼里并非如此,尤其是赵延年和王寿,在他们眼里,魏聪是一位来自河北邺城(魏本就是河北大姓)、前途无量的高门青年才俊,因为被牵连进不久前发生京师上层的政治斗争(即第一次党锢之祸)而不得不逃亡到了荆州。但凭借其非凡的才能,魏聪在荆州结交豪杰,招揽部众,讨伐盗贼,很快就打开了一番局面。而他们俩得以追随魏聪,自然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近来雒阳政治风向的变化,尤其是天子立窦氏为皇后之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党人翻身就是时间的问题了,毕竟皇后亲爹就是党人的首领,总不能还把党人都当成罪犯通缉吧?这对于魏聪来说当然是大好事,但对于赵延年和王寿他们来说就未必了(赵延年和王寿眼里)。
因为假如党人之事翻案,魏聪当然会回到属于他的舞台中心,去雒阳,而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