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清算(1/4)
1950年初春,永定河的冰碴子还没化净,南苑的土路上已贴满《土地改革法》的布告。贺老爹攥着镶金边的旱烟杆,烟杆头的翡翠嘴磕得布告簌簌落灰。他一脚踹开围观的佃户,把布告一把撕下来:“看什么看!从大清到民国,地契在谁手里就是谁的地,这地界到什么时候都姓贺,天王老子都不好使!”
贺老爹身后三十亩水浇田刚施了春肥,麦苗泛着油亮的光,几个长工正弯腰除草,背上有 “贺记”标志的补丁被汗水浸得发暗,那是贺老娘用贺掌柜的绸缎马褂改的,边角还绣着金线如意纹。
自打这家人吞了老贺掌柜的遗产,便像嗅到血腥的豺狼般在乡下横行,贺老爹还趁着内战混乱四处低价圈地。永定河发水那年,李天佑亲眼看见他带着几个唱功打手,叼着烟卷蹲在田埂上,用银元敲着佃户的草房:“五块大洋一亩,卖不卖?不卖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那些被迫卖儿卖女的农民跪在泥水里,贺永强却举着账本在旁冷笑,笔尖在 “绝卖契” 上划出狠戾的折痕,他的两个弟弟凑在农户的女儿身边动手动脚。
借此机会,贺家家财暴涨,新盖了大院子,雇了不少长工佃农和下人,贺老爹都纳了两房妾室。贺家还往外放高利贷,利滚利之下,逼得周边村民走投无路,只能把地卖给贺家。在前两年那动荡的世道下,贺家的产业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跟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起来。
贺家三兄弟在几个月内纷纷娶妻纳妾,都是周围地主或城里破落贵族的女儿,就这样三人在外也拈花惹草的不老实。得益于老贺掌柜在世时,手把手教导贺永强认字和算账,贺永强还在里长那里谋了个村会计的位置。贺家在乡下钱权俱全,短短时间就堪称当地一霸。
此刻贺家新盖的三进大院里,二儿媳正对着铜镜描眉,指尖的戒指是用老贺掌柜的翡翠扳指改的。忽然听到前院一阵喧哗,她掀开镂空雕花的竹帘,正看见土改工作队的王队长扬着花名册跨进院门,解放鞋险些踩碎了门槛下的青砖:“贺守财!经群众举报,你家共有麦田七十亩,稻田五十亩,雇长工十六人,仆人十二人,放高利贷四百块银元,按政策划为地主成分!”
贺老娘瘫坐在紫檀太师椅上,腕子上三只金镯子叮当乱响,那是用贺掌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