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子殿下,莫停!(2/5)
汽机吧,蒸汽机需要精细加工,得有机床才行。
什么橡胶没有?可以用皮革代替,虽然橡胶更好,但替代品也不少。
而且这是用于静密封的,动密封用的是活塞环,是金属件,并不是一定要完全密闭,即便是现代工业时代运动部件也会漏气,只要漏得不多就能用,无非是浪费一些罢了……
李伟边画边写,最后总结出三个关键:
首先是要人,不仅是劳动力,更要有人才!这个只能通过办学慢慢培养。
其次是钱,很多很多的钱,李伟觉得老朱太穷,可能支撑不起,还得自己想办法。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此时所想,不知会有何感想。
最后是政策支持,这方面有朱元璋支持应该不成问题。
其实李伟在这里想错了,这三个条件里,第三个才是最难的,来自整个时代的阻力!
规划完后,李伟开始忙碌起来。
方建宝已带来李伟所需的红铜,按照他的要求,工匠们先将红铜制成条状,再用拉丝板拉成铜丝。
铜丝完成后,就要上漆。
李伟又亲手绘制图纸,让木工打造定子外壳,把涂好绝缘漆的铜丝缠绕成定子线圈,接着把准备好的磁石做成适当形状并安装轴。
在轴承处,李伟让工匠制作了双铁环中间套几根圆柱的轴承,虽然不如现代工业产品,但总比没有强。
加上一点油脂润滑。
然后在方建宝幽怨的眼神中拆了他的“三轮车”,把脚蹬和齿轮部件连接到电机轴上。
花了几日工夫完成这第一台人力发电机。
随后李伟去向朱元璋讨了万用表,测量了下电压。
结果发现因人力踩踏速度不稳定,导致电压波动。
接下来就是改进,增加飞轮储存惯性动能稳定转速,加入棘轮防止逆转。
经过一次次计算、测试、修正,总算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电压。
累得满头大汗的李伟站起身,看着这台外形粗糙的发电机,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让他感到满足与自豪!
小时候,家乡刚通电的时候,他便自己摸索着玩电器,虽然被电击过几次,却很快弄懂了其中的道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