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副对联(4/5)
微颤动,最终还是忍住了没像其他人那样找茬。
这人虽记仇,却也爱面子,不管这里有没有芦花,这首诗确实写得不错,尤其是结尾一句,堪称点睛之笔!
“茹大人还有什么吩咐?”李伟故意扬起鼻子对着老人的脸问道。
茹太素嫌恶地退后几步,冷哼一声,不愿久留,转身离去。
眼见这位老者终于走了,李伟松了口气,心中暗骂:这老头也太小气了吧!不就是让他在外午门练字两个月嘛,至于一直记挂在心吗?
---
朱元璋看事情暂时平息下来,也舒了口气。
至于李伟的那首诗,他不用想就知道是从后世某位名家那儿剽窃来的。
宴会结束后很久,李伟才回到家中。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走动应酬的时间了。
在这大明,李伟认识的人不多,也不想向谁拜年送礼。
然而,有人却主动上门来拜年,比如兵仗局的方建宝,亲军中的宋忠、吴勇,内阁里的吴伯宗等人,就连薛祥也派人送来拜帖。
在大明,送拜帖就如同后世发群消息一样普遍。
只是薛祥年纪大了,李伟没有回拜,对方能送来拜帖已属难得。
这一天,朱元璋带着朱标微服出宫。
自从驱逐蒙古势力后,朱元璋便致力于复兴华夏传统习俗,比如过年时贴春联便是其中之一。
朝中大臣知道皇帝喜好此类事物,自然纷纷效仿,在自家门前挂上各种书法精美、辞藻华丽的对联。
此刻,朱元璋正带着朱标走访各家,看哪家对联好便停下来点评一番。
朱标听着文化程度不高的父皇对各家对联品头论足,又时不时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几个工匠,心中疑惑不解。
微服出行带上侍卫尚可理解,为何还要带工匠?
“父皇,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朱标问。
“一会儿带你去赚钱,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朱元璋故作神秘地说着,让朱标更加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朱元璋今天前来正是为了从李伟那里夺取香皂秘方。
他派去监视李伟的人至今未能完全弄清楚香皂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