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纯碱(4/5)
的创造力与手艺。
他不过介绍了玻璃的原理,这些人竟迅速融会贯通。
当然,并非所有玻璃都达到他的标准。
许多由玻璃制成的器物内部常夹杂着细小的气泡。
这通常是由于工匠技艺尚欠成熟,致使炉火温度分布不均所致。
这种情况若发生在普通物件上,比如眼前的玻璃盘或酒杯之类,并无大碍。
但用于精密仪器如望远镜时,则显然不合格。
这些气泡会干扰光线通过镜片时的传播路径,引发大量散射与折射现象,使视物变得模糊甚至扭曲变形。
所幸并非每块玻璃都有此类瑕疵。
朱瞻基随手拿起一块成型的玻璃盘,迎着阳光端详片刻,满意地颔首。
此玻璃盘无论透明度还是纯净度都不逊于上次用于制镜的水晶。
不但几乎看不到气泡,且尺寸规整,稍作裁剪便可成为理想的望远镜镜片材料。
他环顾四周,发现类似品质的产品不在少数。
这时身旁的周忱解释道:“殿下,这批玻璃乃今晨新制,昨日试产时发现存在气泡问题,因此我们彻夜调试工艺,直至今日清晨才取得理想效果。”
“即便如此,仍无法杜绝气泡出现,部分产品依旧未能达标。”
朱瞻基听罢微微点头,这样的结果他早已料到。
毕竟这个时代的技术手段与现代机械化生产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的工匠只能依赖个人经验与判断力调控火候,而这种直觉难免会因人而异。
周忱能达到当前水准实属不易,已超出预期。
------------
“你此次表现优异,今后凡生产出无气泡且品质优良的玻璃,均加工成统一规格的圆形镜片,另行存放,供我另作它用。”
“至于其余部分……”
朱瞻基说完后,目光又不经意地落在旁边那些堪称艺术品的玻璃制品上,思索片刻,最终打消了靠它们盈利的念头。
并非是他厌弃财富,而是若玻璃制品的数量有限,倒还说得过去,确实能卖个不错的价钱。
仅凭玻璃那晶莹剔透的模样,就能吸引许多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