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何来太平(2/8)
“有了书,纸张和笔墨就成了小问题,但我不知道他们日后还能不能继续读下去。”
“为什么不能?”张淮深打断,而刘继隆却看向他,沉默片刻后才道:
“我不确定日后我被调离后,接任的官员是否还愿意筹措书本纸张供他们继续读下去。”
“正因如此,我今日带刺史前来,主要就是想说说他们的问题。”
刘继隆深吸一口气,随后继续道:“收复凉州后,我希望让崔恕担任山丹的县令,因为他不会更改我的政令。”
“只要政令不改,萧规曹随的继续下去,不出十年,山丹将会为河西提供数百名身家清白的贫民读书人。”
“有了他们,节度使和你行事都能方便些,不用再束手束脚。”
刘继隆这番话说得张淮深脸色动容,不仅仅是因为他这番话有道理,更多的是为刘继隆如此无私的话所感动。
几百名读书人,这不管是放在两宋还是明清,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有了他们,张氏在河西的治理权将大大提高。
张淮深有些不敢相信,刘继隆竟然会这么大方,将他们都交给了自己。
“你把他们交给了我,那你呢……”
张淮深沉吟后开口,刘继隆却轻笑道:“我再培养一批就行。”
闻言,张淮深轻轻点头,没有拒绝刘继隆的好意。
对此,刘继隆也收回停留在他身上的目光,将目光放到了那些入学的学子身上。
数百名读书人,还是阵没将士的烈属,如此干净的家境,刘继隆又如何不心动呢?
只是他很清楚,自己拿下凉州并进驻陇南,这一过程最少需要两三年乃至年,并且无时无刻都在调转任职所在地。
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如何能照顾好这些需要安定下来读书的学子?
不如将他们交给张淮深,让张氏在河西的话语权稳定下来,不必再那么依赖豪强氏族。
更何况将这批学子交给张淮深他们,也有助于提升自己在河西的话语权。
至于自己,等到了陇南之后,凭借着活字印刷术,他完全可以再培养数百上千名读书人。
左右不过十年时间,以他的年纪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