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供体器官的冷藏时差》(2/3)
录突然在视网膜上显影,与照片里男人的眼睛重叠 —— 同样的 75 度角划痕,同样的金属反光。
冷冻箱的警报声变成连续的蜂鸣,像极了十七年前父亲抢救室的监护仪。顾承川突然把手机贴在冷冻箱上,求婚照片里的路灯暖光,与箱体的金属冷光在玻璃上撞出裂痕。他看见自己的倒影分裂成两半,一半穿着白大褂校准温度,一半穿着校服在父亲停尸房数怀表的滴答声。
“供体家属拒绝探视。” 实习医生递过同意书,“签字栏只有‘同意’两个字,没写日期。” 顾承川盯着墨迹,发现 “同” 字的最后一竖抖了三抖,像极了父亲临终前在手术单上画的小太阳。
手机屏幕突然暗下去,男人的求婚画面消失在黑色中。顾承川摸向口袋里的怀表,表盖裂痕硌着掌心,与手机壳内侧的 “早安吻” 字条形成奇妙的共振。他突然明白,这个供体的心脏本应在 2004 年的第一天,为爱人跳动,为母亲换义眼,为未完成的厨房晚餐加速 —— 却此刻躺在 - 196c的液氮里,成为移植评分表上的 “优质供体,年轻,无基础病,加分 20”。
“移植团队到了。” 实习医生的声音带着解脱,“顾医生,该取器官了。”
顾承川没动。他看着供体手腕的静脉,那里本该戴着求婚戒指,此刻却插着粗针头。冷冻箱的数字终于回到安全值,可手机屏幕上的 “嫁给我” 永远停在了发送前。他突然想起父亲的手术记录,在 “金属义眼植入失败” 后写的:“有些话没说出口,就成了手术刀下的缺口。”
当移植医生推着冷链箱进来时,顾承川正用圆珠笔在供体转运单背面画戒指。戒指的内环刻着 “小雨”,外环是通州胡同的平面图,中心是颗带裂痕的小太阳。实习医生看见他的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手机,屏幕上是供体未发送的信息,时间戳被眼泪洇得模糊。
“供体心脏停跳时间 120 分钟。” 主刀医生的声音像在宣读判决书,“移植后五年存活率 68——”
“但他的糖拌西红柿永远没机会端上餐桌了。” 顾承川突然开口,声音混着冷链箱的锁扣声,“他的母亲永远等不到新的义眼片,他的爱人永远收不到那句‘嫁给我’。” 他举起转运单背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