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临危受命(2/7)
的目光沉稳地扫过眼前这一张张写满质疑的面庞,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如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心间:“诸君可曾知晓,当年先父出征之前,祖父是如何训诫的?‘赵人并非不能战斗,而是不知为何而战’。如今我赵军在上党坚守三年,难道仅仅是为了在竹简上多添几笔‘坚壁’的记录?” 他的话语中,隐隐透着一丝痛心与不甘,仿佛眼前已然浮现出赵军在漫长的坚守岁月里,斗志被一点点消磨殆尽的悲凉景象。
赵括的话音还在帐内回荡,右侧突然传来一声轻蔑的冷笑。一名鬓角斑白的校尉,向前迈出半步,他身上的甲胄,因常年征战、频繁磨损,甲片上的铜泡已泛出黯淡的灰白色。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战争留下的残酷痕迹,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一段血与火的过往:“武安君饱读兵书,自然熟知秦军那严苛的伍长死律。他们五人编为一伍,若斩首数量不达要求,便全队一同受刑。如此一来,秦军士卒在战场上悍不畏死,如同被恶魔驱使的狂徒。岂是你几句空洞的言辞,便能击退的?” 说着,他猛地一把扯开衣襟,露出胸口那道狰狞恐怖的箭疤,宛如一条扭曲的红色蜈蚣趴在他的胸膛上,“这便是三年前,在泫氏城之战中留下的。廉将军教给我们的,是‘以命换命’的铁血战法!” 他的声音激昂,充满了对廉颇的绝对忠诚,同时也饱含着对赵括 “纸上谈兵” 的深深轻蔑。
一时间,中军帐内陷入了死寂,唯有那更漏声,“滴答滴答” 地单调作响,仿佛在冷酷地丈量着这场紧张对峙的每一寸时间。赵括不慌不忙,缓缓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竹简的羊皮封皮,还带着从蔺相如相府中带出时沾染的狐裘暖意。他的动作沉稳有力,眼神坚定自信,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此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策》手稿。诸君请看 ——” 他轻轻展开竹简,帐内摇曳的烛火映照在竹简之上,赵武灵王那苍劲有力的朱批清晰可见,“‘胡地多骏马,赵人擅步战,若欲强军,当取他人之长’。如今秦军倚仗伍长死律逞凶,我们便以‘破阵赏’来应对!”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气势,试图用这份来自先辈的智慧,说服这些顽固不化的将领,接纳新的作战策略。
“破阵赏?” 陷阵司马听闻,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嘲讽的讥笑,那笑容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