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双籍构想(3/4)
氛热烈而紧张。七个部落首领围坐在牛粪火旁,火舌舔舐着夜空,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当赵括说出 “自治” 二字时,原本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他。白发苍苍的老酋长猛地站起身,手中弯刀寒光一闪,削下一缕头发。“自赵武灵王之后,再没人敢说这话。” 老酋长声音颤抖,刀鞘上狼头与凤鸟的纹饰历经岁月侵蚀,早已模糊不清,可他眼神里的坚毅却丝毫不减。赵括掏出怀中的碎陶片,将 “军功抵罪” 的残字对着火光,声音坚定地说:“秦国降卒的血,不能白流。我们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路。”
然而,农耕区的里正们却不认同赵括的想法。在一间破旧漏雨的祠堂里,六十几岁的老里正满脸怒容,用力拍着桌案,砰砰的声响震得供奉的祖先牌位都摇晃起来。“胡人不纳粮、不服役,凭啥占着好地?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老里正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赵括不慌不忙,翻开户籍简策,摇曳的烛光照亮上面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去年因赋税繁重逃亡的农户,竟达两千三百户。他伸出手指,指着简策上的 “隶臣妾” 条目,神色凝重地说:“若按旧法,明年逃亡的,怕是要翻三倍。如此下去,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赵国根基将动摇。” 老里正听了,一时语塞,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连续七夜,赵括都在油灯下反复推演。他把竹简按部落、农耕区分成两堆,又在中间摆上代表秦国降卒的陶片,试图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平衡。灯光昏暗,蚊虫在周围嗡嗡乱飞,时不时落在他的手臂上,叮出一个个红包,他却浑然不觉。当第一缕晨光悄悄爬上帐帘,照亮整个营帐时,赵括的狼毫在空白竹简上重重落下:“胡民自治,以部落为籍;汉民入册,以田亩为凭。” 墨迹未干,他抓起竹简,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冲向马厩。惊起的寒鸦呱呱叫着,掠过城头,翅膀的拍打声划破黎明的寂静,仿佛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变革发出预警。
在匈奴部落的赛马场上,尘土飞扬,骏马嘶鸣。赵括翻身骑上一匹烈性的青骢马,那马性子暴躁,前蹄高高扬起,试图把他甩下。赵括双腿用力夹紧马腹,以游牧人的姿势甩响牧羊鞭,啪的一声脆响,马儿吃痛,撒开四蹄狂奔起来。围观的骑士们见状,发出震天的欢呼,那声音仿佛要掀翻整个赛场。赵括勒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