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联盟考量(2/3)
现这些碎屑呈现出渤海湾特有的形状与色泽。他将酒杯轻轻浸入水盆,水面泛起微澜,那些浮起的碎屑在清冷月光下,闪烁着诡异磷光。赵括心中一沉,当即叫来亲卫,语气严肃道:“去查齐国商船近三个月的货物清单,着重留意夹带私盐的记录。” 一番细致调查后,得知齐人用十车海盐换得马服邑二十张胡人马鞍图纸时,赵括不禁在竹简上写下 “利可诱,难共危” 六个字,下笔用力,笔尖深深戳入竹面,留下一道道深刻凹痕,仿佛在倾诉对齐国复杂态度的无奈与警醒。
魏国的态度最为令人难以捉摸。那五名儒士留下的《法经》抄本里,《杂律》部分被朱砂反复批注,批注笔迹与三年前魏军奸细在城墙刻画的符号完全一致。赵括心中起疑,将抄本对着月光仔细查看,竟发现字里行间藏有用密蜡书写的小字:“少梁增兵三万,欲图上党”。他伸手轻抚地图上少梁的位置,那里与马服邑之间,仅隔着太行八陉中最为险峻的滏口陉。此时,更夫老周匆匆赶来,带来新线索 —— 有魏人在酒肆高价收购马服邑的水系分布图。赵括陷入沉思,魏国这一系列举动,究竟意欲何为?是单纯的学术交流,还是暗藏军事图谋?
中山国的联姻邀约背后,似乎也藏着更深的算计。赵括暗中派人查访,得知老国王的幼子与秦公子嬴稷曾于咸阳一同求学。当少年再次带着玉器求见时,赵括目光锐利,指着案头的玉珏,看似随意地说:“这和田玉的沁色,倒是与咸阳宫的藏品相仿。” 少年听后,喉结不由自主地滚动了一下,神色略显慌张。这时,他腰间的玉佩突然发出清脆碰撞声,赵括心中一惊,那独特的金错纹,正是秦军虎符所特有的。赵括不动声色,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目光透过水面,倒映出少年强装镇定的表情。他在心里默默将中山国从可结盟名单中划去,这个看似弱小的国家,竟也与秦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权衡联盟利弊时,赵括充分展露智慧,独创 “三轴分析法”。他命人制作三块可转动的青铜板,分别刻着 “国力强弱”“利益契合度”“地缘威胁”。当燕国的盐池与马服邑的铁器需求在沙盘上重合时,他的目光却被易水渡口那始终横亘的铁链图标所吸引。虽说双方在利益上有互补之处,但这铁链恰似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阻碍着联盟的达成。匈奴的牧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