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春祭释典(2/5)
国古老的文化记忆。“去年修缮时,胡族工匠竟偷偷在这彩绘上添了几缕狼鬃纹饰,实在是有违祖制。” 公孙弘微微皱眉,眼中满是不满,“即便当年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那般重大变革,也未曾更改宗庙礼制,相邦此举,怕是不妥。”
赵括神色平静,手中断云剑的剑穗轻轻扫过香案上的商鞅方升复制品。那方升复制品制作精良,上面的刻度在袅袅青烟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秦国律法的严谨与公正。“当年,武灵王在邯郸城门外,第一次穿上胡服之时,” 赵括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那些固执己见、坚称‘不合礼制’的老臣,如今皆已化作胡服骑射的石像,静静立在丛台广场,成为赵国变革历史的见证者。” 赵括一边说着,手指轻轻划过方升上的秦式铭文,似在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然,他话锋一转,伸手指向金人胸前那独特的玄鸟纹项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这玄鸟纹项圈,是我昨夜亲自设计的融合纹饰。诸位不妨想想,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军队战斗力大增,国家得以强盛,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礼制?” 赵括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太庙内久久回荡。
此时,殿外传来胡族巫祝那高亢激昂的呼号声,如同一股神秘力量,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只见八个身形魁梧的楼烦少年,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抬着一尊青铜狼首鼎缓缓走来。那鼎造型古朴,狼首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发出震天怒吼。与此同时,汉地礼官们双手捧着玄鸟纹酒器,与楼烦少年并肩而行。这一幕,恰似胡汉文化并肩前行、相互交融的生动写照。公孙弘见状,手中的玉笏在方升旁猛地顿住,他的目光被鼎腹内侧刻着的赵武灵王《胡服令》片段所吸引。仔细看去,那片段与方升外侧的秦制铭文,一内一外,形成奇妙的镜像,似乎在暗示着赵国在变革之路上对不同文化的借鉴与融合。“边郡胡族可在当地祭天,” 赵括的声音,混合着艾蒿的苦香,再次响起,“但在中央举行的祭典,胡汉必须共尊一个天,这是赵国一统天下的根基所在。”
就在这时,幼主嬴丹的车舆缓缓碾过三牲血祭留下的暗红色痕迹,车舆之上,嬴丹头戴冕旒,那冕旒上的玉珠在阳光与金人的映照下,第一次同时映出金人的狼首与玄鸟旗的尾羽,这一画面寓意深远,象征着胡汉两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