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画影诗魂(3/4)
然在袖口褶皱处有几丝淡墨,似苇絮轻扬。记忆瞬间漫过:那年中秋,他们泛舟秦淮河,误入芦苇荡,月光把苇叶剪成碎银,子墨一时兴起,脱了外袍抛向空中,大喝\"且趁明月醉芦花\",惊起宿鹭掠水而去。
\"沈君留白处,恰是我们的诗眼。\"煜明将画轴小心卷起,\"世人看美人图,多恋其色相,却不知画里画外,皆是人心所寄。你看这五幅画,或贵或娇,或异或仙,实则是画工心中万种风情——正如你我相交,不必日日言欢,却在诗画里见肝胆。\"
子墨忽然从袖中取出个锦盒,里面是两枚刻着\"词心画骨\"的青田石印章。\"前日请篆刻名家徐先生所制,\"他将\"词心\"印推给煜明,\"你以诗心照我画骨,我以画骨映你词心,这才是真正的"韵如钟"、"意万重"。\"
八、终章·墨痕心印
更漏声里,青桐阁的灯影映在阶前青苔上,恍若一幅水墨小品。煜明握着印章在宣纸上试印,朱砂落在\"画影诗魂\"四字旁,竟如滴入春潭的桃花,晕开淡淡涟漪。子墨斜倚在圈椅上,用狼毫在残纸上信笔勾勒:远处是云端仙子的金发成云,近处是贵女的彩链化水,中间留白处,两个书生正并肩看云。
\"明日去买几幅生宣,\"煜明吹着纸上的印泥,\"想以这五首绝句为引,写一组《画中品》。第一则就写"贵女的钟韵",你说当年文庙那位小姐,如今该是在教子女读《礼记》么?\"
子墨掷笔大笑,惊得檐下燕子扑棱棱飞起。月光透过窗格,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投在《画中姝影》的空轴上,仿佛画中又添了两个赏画人——他们不必是佳人才子,只需是能在诗画里共醉烟霞的知己,便已不负这云麓词心,不负这人间友情。
(全文完)
创作说明:
1 诗词融入:每首七绝对应一个故事场景,通过煜明的回忆与赏析自然带出,如\"画中贵女\"关联文庙论礼,\"异域佳人\"暗合子墨的丧妹之痛,使诗词成为情感载体而非独立存在。
2 友情刻画:以煜明与子墨的日常互动(赏画、论诗、赠印)为主线,通过共同经历的回忆(秦淮河泛舟、崂山听雨)展现友情的深厚,避免爱情元素,聚焦知己间的精神共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