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十香雅韵谱心笺(3/5)
正的丝竹之音当如山水相和。\"他指着书中关于\"嵇康刑场奏《广陵散》\"的批注,\"世人皆叹《广陵散》绝响,我却道,能得一人共赏,便不算辜负这妙音。\"
诗词点睛:
\"玉笛横吹竹露清,紫箫遥和鹤云轻。何须更问浮生事,一弄松风万壑鸣。\"
——砚秋《竹林听琴笛》
五、墨砚深处有乾坤
冬至前,州府要编纂新的《地方志》,砚秋被抽调去主笔,每日忙得脚不沾地。煜明得知后,便携笔墨纸砚住进城中驿馆,每日为他校勘典籍、抄录碑刻。
驿馆的小轩窗下,两人相对而坐。砚秋握着狼毫在宣纸上写\"风土志\"三字,墨汁却在砚池中晕开一片氤氲。煜明见状,取过端砚细细研磨,边磨边道:\"昔人云"墨池飞出北溟鱼",这砚台虽小,却容得下万千气象。\"
墨到兴起,他忽然以指蘸墨,在砚台侧边刻下\"铁画银钩\"四字:\"当年右军临池,池水尽墨,今我等虽无书圣之才,却有寸心可鉴。\"砚秋望着他指尖染黑的纹路,想起前日在城隍庙看到的对联\"善恶到头终有报\"——眼前这人,不正是以笔墨为刃,在青史中刻下正义的痕迹么?
画面撷英:
雪光透过窗纸,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宛如一幅活动的《校书图》。煜明的砚台边堆着晒干的梅花,砚池中浮着一片梅瓣,随着研磨的动作轻轻旋转;砚秋的笔洗里养着几尾小鱼,此刻正围着掉落的墨点啄食,搅碎一池光影。
六、琴瑟和鸣君子谊
立春那日,墨轩忽然寄来书信,说已处理完家中事务,不日将重返云麓山。煜明与砚秋得知后,便在云麓阁中备下琴瑟,欲以《高山流水》相迎。
\"琴为心声,瑟为和鸣,古人以琴瑟喻友情,倒比"知音"二字更多些呼应之意。\"煜明调试琴弦时,砚秋在一旁轻拨琴弦,发出清越之声。两人合奏《鹿鸣》之曲,正到\"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处,忽闻阁外有人朗笑:\"未到云麓,先闻雅音,此乐何极!\"
竟是墨轩提前三日抵达,手中还提着两坛陈年黄酒。三人相见,恍如隔世。墨轩取出一支玉瑟,与煜明的古琴、砚秋的竹箫相和,奏起新谱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