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魏武帝纪(1/4)
魏太祖武皇帝,乃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氏,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裔。据《曹瞒传》记载,太祖另有一名为吉利,小字阿瞒。而王沈所着的《魏书》则称,其先祖可追溯至黄帝时代。在高阳氏统治时期,陆终的儿子名叫安,他便是曹姓的始祖。周武王攻克殷商后,为延续先代的祭祀,将曹侠封于邾地。春秋时期,邾国频繁参与诸侯盟会;到了战国时代,邾国不幸被楚国所灭。曹侠的子孙四处流散,其中一部分便在沛地定居下来。当汉高祖兴起之时,曹参因赫赫战功被封为平阳侯,其爵位世袭罔替,中间虽曾断绝,但后来又得以延续,直至今日,曹参的嫡系子孙仍然在容城承袭着封国。
汉桓帝时期,曹腾担任中常侍大长秋这一重要官职,并被封为费亭侯。据司马彪所着的《续汉书》记载,曹腾的父亲曹节,字元伟,向来以仁爱宽厚着称。有一次,邻居家走失了一头猪,因其模样与曹节家的猪十分相似,邻居便径直上门认领,曹节并未与之争辩。后来,邻居走失的猪自己跑回了家,猪主人感到羞愧万分,不仅送回了之前认领的猪,还向曹节诚恳致歉,曹节则微笑着接受了。此事之后,曹节在乡里备受敬重与赞叹。曹节育有多个儿子,长子叫伯兴,次子叫仲兴,三子叫叔兴,曹腾字季兴,年少时便被选任为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下诏,令黄门令挑选年少温和且谨慎的中黄门从官,陪伴皇太子读书学习,曹腾有幸被选中。皇太子对曹腾格外亲近喜爱,在饮食和赏赐方面,都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等到顺帝即位,曹腾先是担任小黄门,后来又逐步升迁,最终成为中常侍大长秋。他在宫廷任职长达三十多年,先后侍奉过四位皇帝,却从未有过任何过失。曹腾乐于举荐贤能之士,且从不在背后诋毁他人。他所举荐的人才,如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谿典等人,后来都官至公卿之位,而曹腾却从不居功自傲。蜀郡太守曾通过计吏向曹腾表达敬意,益州刺史种暠在函谷关查获了太守给曹腾的书信,便上报弹劾太守,同时参奏曹腾作为内臣却与外官结交,这种行为不符合宫廷规矩,请求将其免官治罪。然而,皇帝却认为:“书信是从外面送来的,曹腾并没有主动去联系,这不是他的过错。”于是搁置了种暠的奏章。曹腾对此事并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