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曹植传(上)(1/7)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诗经》《论语》以及各种辞赋,总共好几十万字,而且特别擅长写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怀疑地说:“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还是找人代笔的?”曹植跪下回答说:“只要能说出来就是议论,只要能写下来就是文章,您可以当面考我,我怎么会找别人代笔呢?”当时邺城的铜雀台刚刚建成,曹操带着几个儿子一起登台,让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拿起笔,很快就写好了,文章写得非常好,曹操看了非常惊讶。(《阴澹魏纪》记载了曹植写的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跟着君王去游玩,登上高台,心情愉快。看到太府的宏伟建筑,这是圣明君王的杰作。高高的大门耸立,双阙高耸入云。华丽的楼阁连接着西城,俯瞰漳水长流,果园里的果实也很茂盛。春风和煦,百鸟欢鸣。希望君王的仁政能遍及天下,让大家都尊敬朝廷。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霸业,也比不上圣明君王的英明。美好的德行,恩泽远扬,辅佐皇家,安定四方。像天地一样广阔,像日月一样光辉。永远尊贵,和东方的王一样长寿。曹操看了这篇赋,更加觉得曹植不一般。)
曹植性格随和,不讲究排场,他的车马和衣服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曹操问他问题,他都能立刻回答,因此特别受曹操宠爱。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建安十九年,他又被改封为临淄侯。曹操去征讨孙权的时候,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以前当顿丘令的时候,才二十三岁。想想那时候做的事情,到现在都没有后悔。你现在也二十三岁了,可要好好努力啊!”曹植因为才华出众,得到了丁仪、丁廙、杨修等人的支持。曹操曾经犹豫过,几次都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是曹植做事比较随意,不注意约束自己,还经常喝酒。曹丕却很有心计,善于伪装自己,宫里的人都帮他说好话,所以最后曹丕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二年,曹植的封地增加了五千户,加上原来的,一共是一万户。有一次,曹植坐着车在皇帝专用的道路上行驶,还从司马门出去。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把负责管理车辆的官员杀了。从此,对诸侯的限制更加严格,曹植也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爱。(《魏武故事》记载曹操曾经说过:“一开始我以为曹植是最能成大事的儿子。”又说:“自从曹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