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曹植传(下)(4/8)
向(叔鱼的哥哥)却能匡扶国家。三监的祸患,我愿意自己承担;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的辅佐,一定就在不远的地方。华宗贵族,藩王之中,一定有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人。所以《左传》说:“没有周公那样的亲近关系,就不能做周公那样的事情。”希望陛下稍微留意一下。
最近,汉朝广泛地分封藩王,多的时候可以连城数十,少的时候只能享受祭祀的待遇,这和周朝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制度不同。像扶苏(秦始皇长子)劝谏秦始皇,淳于越(秦朝博士)批评周青臣(秦朝大臣),可以说是很懂得时势的变化了。能够使天下人倾耳注目、听从号令的,是掌握大权的人。所以,他们的谋略能够影响君主,威势能够震慑下属。豪强大族掌握政权,而不是皇亲国戚;权力所在之处,即使是疏远的人也会变得重要;权力失去的地方,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会被轻视。这就是田氏取代齐国(田氏本是陈国公子,后在齐国掌权,最终取代了姜氏),不是吕氏(指吕尚,即姜子牙)的后代;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而不是姬姓的后代。希望陛下明察。如果让吉凶祸福都集中在异姓大臣手中,那么国家的安危就难以保障。只有皇族的臣子,才会与国家同荣辱、共命运,希望国家安定,家族荣耀,活着共享荣华,死后同担祸福。如今却本末倒置,亲近异姓而疏远皇族,我实在感到困惑。
我听说孟子说:“君子在困境中就独自修养品德,在得志时就兼济天下。”如今我与陛下同在困境之中,就像踏在薄冰上,走在炭火上,翻山越岭,涉水过涧,无论寒冷、炎热、干燥、潮湿,无论身处高位还是低谷,我都与陛下同在,又怎能离开陛下呢?我实在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懑,写下这封表章,表达我的忠诚。如果其中有不合陛下心意的地方,恳请暂时将它收藏在书府之中,不要轻易丢弃。等我死后,或许陛下会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我的话有丝毫能引起陛下关注的地方,恳请陛下将它公布在朝堂之上,让那些博学多才的臣子们来纠正我表章中不符合义理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的愿望就满足了。
皇帝总是用优待的文书来回复曹植。(《魏略》记载:后来,朝廷大规模征调士兵,包括从各个诸侯国征调。曹植认为,之前诸侯国的士兵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