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建文元年:老槐树的秘档迷局(1/6)
第二章 建文元年:老槐树的秘档迷局
建文元年正月初七,聚宝门外的老槐树在寒风中瑟缩,皲裂的树皮上还挂着未化的残雪。朱瞻膳裹紧狐裘,望着树下那个熟悉的素纱身影,掌心微微渗汗。春桃紧随其后,腰间新配的短刀随步伐轻晃,刀刃在晨光中闪过冷冽的光。
“小王爷果然守信。”素梅转身,今日未施粉黛,眉尖点着颗朱砂痣,更显清丽。她抬手轻挥,老槐树后转出两个身着短打的汉子,抬着口黑漆漆的木箱,箱角包着黄铜,隐约可见“燕邸”二字。
朱瞻膳示意春桃警戒,自己上前半步:“昨夜你说‘靖难密钥’,究竟何意?”
素梅不答,只揭开箱盖。朱瞻膳瞳孔骤缩——箱中整齐码放着数十卷密档,最上面一卷的封皮上,赫然用朱砂写着“燕王朱棣通虏证据”。他强压下震惊,抽出一卷展开,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洪武二十七年,燕王遣人往鞑靼王庭输送铁器、战马的时间、数量,落款处盖着“北平都司之印”。
“这些……皆是真的?”他声音发紧。若这些密档属实,朱棣便坐实了“通敌”之罪,朱允炆削藩便师出有名;可若为伪造,背后必是惊天阴谋。
素梅冷笑:“小王爷可知,皇太孙为何急着削藩?”她指尖划过密档,“去年十一月,锦衣卫在喜峰口截获一封密信,信中言‘燕藩与故元梁王阿鲁台暗通款曲’。这些密档,不过是冰山一角。”
朱瞻膳心中剧震。史书中,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打的是“朝中有奸臣”的旗号,从未有人提及“通虏”之事。若朱允炆手中真有此等证据,靖难之役的性质将彻底改变——不再是藩王清君侧,而是叛臣谋逆。
“你为何将这些交给我?”他盯着素梅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因为小王爷是太祖爷亲赐的‘祥瑞’,”素梅忽然压低声音,“更因为……您的生母李氏,与已故的常王妃是表姐妹。”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朱瞻膳猛地想起,原主记忆中,生母李氏常对着一幅女子画像垂泪,画像中的女子身着华服,眉间有颗与自己相似的朱砂痣——那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太子朱标之妃常氏。而常氏,正是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的情敌。
“你究竟是谁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