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星槎浮海:日月重光(5/6)
想借朝廷之手除去燕王。"
朱棣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解下铠甲,露出里面绣着"精忠报国"的内衬——那是徐皇后亲手所绣,针脚间还缝着半片晒干的素心梅。"陛下明鉴,"他单膝跪地,"臣若有二心,何必让徐皇后以身为质,留在南京皇宫?"
朱允炆睁开眼,从袖中取出块金牌,上面刻着"锦衣卫指挥使司"的字样:"纪纲,把你查到的东西说来听听。"
纪纲从怀中掏出叠密报:"启禀陛下,梅花卫利用钦天监篡改历法,又通过暹罗、朝鲜贡使传递伪诏,其真正目的是引发南北藩王内乱。这账簿上的"燕藩"二字,实为"豳藩"之误——豳王朱樉的封地与暹罗商路重叠,早已暗中私铸钱币,上面就刻着"永乐通宝"。"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朱瞻膳忽然想起胡广死前指向朱棣的动作,原来那不是指控,而是暗示真凶另有其人。他望向朱允炆,发现对方虽脸色苍白,眼中却闪过狡黠的光——这位帝王恐怕早就知道真相,之所以带朱棣来望海埚,正是为了当着众人的面洗清其嫌疑。
午时初刻,望海埚帅帐。
朱允炆斜靠在胡床上,听着纪纲汇报各地藩王动向。当听到"宁王朱权与朵颜三卫互市"时,他忽然坐起,剧烈咳嗽着指向墙上的《大明疆域图》:"朵颜三卫大宁卫你们看,梅花卫的残余势力为何集中在北平与大宁交界处?"
朱瞻膳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北平、大宁、辽东三地形成三角,正是当年徐达北伐时的"锁喉阵"。他心中一惊:"难道梅花卫想联合北元、朵颜三卫和辽东的倭寇,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更妙的是,"朱棣接过话头,"他们选的日子是七月初七——乞巧节,也是《大统历》中"天河开,星槎现"的日子。到时候,只要在三地同时点燃"永乐"信号,就能制造"天命所归"的天象。"
方孝孺擦了擦额角的汗:"可如今胡广已死,王景弘被俘,他们的阴谋还能成吗?"
"别忘了,"朱允炆举起并蒂莲佩,"梅花卫的首座另有其人。胡广、王景弘不过是棋子,真正的棋手还在皇宫里。"他忽然剧烈颤抖,春桃连忙扶住,发现他后颈已泛起青黑色——那是"梅花醉"毒性加剧的征兆。
朱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