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刘海忠护大院 刘光奇调昌平(3/3)
“问他干啥!”刘海中酒劲上头,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碗碟乱跳,“老子说的话就是圣旨!他敢不听?”
何大清笑着给他添酒:“那就这么定了。下周我让组织部发调令,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刘海中,“孩子得留在四九城上学吧?”
刘海中立刻会意:“那当然!孙女跟着她奶奶,正好陪我们老两口!”
酒过三巡,刘海中已经醉得东倒西歪。何大清让傻柱把他搀回去,自己站在廊下点起支烟。月光下,他看见对面耳房窗帘动了动,易忠海又闲着没事和傻柱在扯闲篇了,旁边一大妈带着两个孩子玩,还问着,今晚京茹怎没过来。
何大清吐了个烟圈,心里盘算着。今天红袖箍冲击大院给他提了个醒,光靠刘海中这层关系还不够保险。他摸出笔记本,借着月光写下几个名字——都是李魁勇手下的得力干将。
第二天一早,何大清就去了豆制品厂旧址。自从厂子迁到昌平,这里改成了销售点,但后院还保留着几间宿舍。他叫来现任负责人,指着名单说:“把李兴光、韩冰他们几个调过来,工资按县里标准发。”
“何县长,这人数是不是太多了?”负责人小心翼翼地问。
何大清眯起眼睛:“最近治安不好,要加强保卫工作。对了,给他们配两辆边三轮,要随时能出动的。”
一周后,刘光奇提着行李站在昌平粮食局办公楼前,望着门厅里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副局长”牌子下,神情复杂。而四九城的四合院里,二大妈正抱着哭闹着想爸妈的小孙女,嘴里念叨着:“乖,跟奶奶过好日子,你爸当官了”
与此同时,豆制品销售点后院,六个精壮汉子正在擦拭崭新的自行车。为首的李兴光对同伴说:“何县长交代了,院里何家有任何风吹草动,五分钟内必须到场。”
而在轧钢厂,刘海中趾高气扬地走过厂区,工人们纷纷避让。他摸着腰间新配的手铐,心想:这步棋走对了,巴结上何大清,不光儿子当了官,自己在厂里的地位也更稳了。
易忠海现在日子过得逍遥,每天清晨扫扫院子,逗逗两个干孙子,看着刘家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默默摇头。他注意到最近总有几个陌生面孔在胡同口转悠,看似闲逛,眼神却时刻盯着四合院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