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玉雕虚实藏机巧(2/3)
,忽然想起陶瓷案的釉面应力:凶手或许利用玉料的「解理面」制造压力触发装置,特定角度的敲击会让暗绺迸裂,释放藏在玉髓中的毒粉。
母亲的消息在此时弹出:「用江师傅的紫金土烧了第二只杯子,这次在杯底刻了『砚』字。」照片里,歪扭的杯身爬着几道不规则裂纹,却在杯底形成类似剑璏谷纹的图案——那是她仅凭记忆复刻的匠人符号。许砚秋忽然想起《砚田记》里未删的段落:「文字如良玉,需在横竖撇捺间留『气口』,让读者在留白处听见作者的呼吸。」
暮色漫进琢玉庐时,林砚冰打开胡桃木匣,里面躺着历代玉人的「试刀玉」:裂了活绺的「蟠螭佩」、漏了巧色的「福禄寿」把件、还有修补过十七次的「子冈牌」。「乾隆年间的学徒在『云雷纹』上多刻了一刀,」她摸着残件上的补刀痕迹,「后来在牌尾刻下『敬玉如敬心』——每道瑕疵都是玉石对匠人的考问。」陆辰安忽然注意到某块「鸡骨白」残片的裂纹走向,与灯彩坊死者手中的碎瓷片完全吻合,两起案件的关联,或许藏在「瓷玉同宗」的土脉里。
归程经过昌江,陆辰安忽然停在「国际数字非遗展」的布展现场。全息投影正在演示ai设计的「未来玉雕」,机械臂在和田玉上复刻林砚冰的「分心打钻」,而口袋里的玉蝉挂件突然发烫——那是林砚冰送的「蟹壳青」残件,裂口里还凝着松香与解玉砂的混合气息。「许老师,」他望着展厅里的应力检测仪,「凶手可能利用玉料的解理裂隙制造爆炸装置,就像林师傅说的『玉有九德,缺一则危』——杀机藏在解玉砂划过的临界点。」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新照:茶杯的裂纹在茶汤浸泡后,竟显露出类似剑璏谷纹的暗纹,红笔描的「青」字下方,隐约有个极小的「火」字——那是父亲当年在景德镇学艺时,常用的匠人暗号。许砚秋忽然想起江慕白工具袋上的「守火」绣字,与林砚冰解玉砂摆成的北斗,或许指向某个传承千年的匠人密语体系。
深夜,陆辰安在客房比对两起案件的痕迹:陶瓷的冰裂纹与玉雕的活绺,都遵循「土脉应力」的自然法则,而凶手正是利用这种法则,将工艺美学转化为杀人诡计。隔壁传来林砚冰与陆雪笙的交谈,他们正讨论如何将玉雕的「俏色巧作」与金银错结合,设计出「裂纹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