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寻找胡雪岩(3/4)
注意到胡雪岩蹲在石阶上,正用炭笔在青石板上演算着什么。
\"合计该船载粮四百石,若按新捐税\"少年突然起身,炭笔在\"护漕捐\"三字上画了个圈,\"把总大人少算了平余耗米。\"他踢开脚边散落的米粒,\"照《漕运则例》,该加补鼠雀耗二十三石六斗,折银当补四两七钱二分。\"
绿营兵面面相觑,他们惯常在耗米上做手脚,不想被个少年戳破。把总涨红着脸要发作,
忽见胡雪岩从怀中掏出盖有按察使司关防的空白文书——那是昨夜李嗣业给的见面礼。
人群骚动间,胡雪岩已拉着老船主退到茶摊后。
漕丁们趁机撑篙离岸,绿营兵的叫骂声被浪涛吞没。\"小先生怎知按察使的空白票拟能用在此处?\"李嗣业饶有兴致地问。
\"昨夜见腰牌上錾着"肃"字纹,想是左宗棠大人整顿吏治的手笔。\"少年将炭笔在运河水里涮了涮,\"护漕捐加征不过月余,文书用印却是半年前的旧款。\"
胡雪岩在茶楼暗格里发现的不止是官银。当他端起越窑盏时,瞥见盏底用朱砂画着古怪符号——那是怡和洋行货箱上的标记。
李嗣业顺着他的目光轻笑:\"英国人的火轮船现下泊在闸口,载的可不止鸦片。\"
窗外适时传来汽笛声,胡雪岩想起上月见到的奇景:红头阿三扛着木箱,箱缝里漏出的不是烟土,而是闪着幽光的金属部件。
此刻茶案上的湘军腰牌突然变得滚烫,他意识到自己正站在风口浪尖。
\"咸丰十年签的《北京条约》,江海关年入百万两。\"李嗣业用茶盖拨弄着漂浮的茶梗,\"可去年实际到账不足六十万。\"他忽然将茶盖重重一扣,\"知道差额去哪了吗?\"
胡雪岩的指尖在桌面画出钱庄流水账,茶汤溅出的水迹恰似黄浦江支流。
当听到\"买办私设银炉,熔铸鹰洋\"时,少年猛地站起,袖中《海国图志》残本啪嗒落地,露出夹页里手绘的墨西哥银矿图。
阜康钱庄的梆子敲过三更,胡雪岩在油灯下誊写最后一份账册。
忽然有人影映在窗纸上,是掌盘师傅端着莲子羹进来。\"光墉啊,东家说要给你涨月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