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驰道试跑(基建爽点落地)(2/3)
摸了摸车轼上的凹痕,那是刚才急停时撞出的痕迹,青石板路面却完好无损。
申时初刻,车队抵达第一个邮亭。这是一座高三丈的夯土建筑,飞檐下挂着\"速\"字大旗,二十名驿卒早已列队等候。李岩下车时,看见驿卒们脚蹬轻皮靴,腰间缠着牛皮水袋,每个水袋上都印着编号——这是他推行的\"标准化装备\"。
\"启禀陛下,前方三十里有急弯,需换轻车。\"邮亭长呈上竹简,上面用速记符号标着路况,\"另外,九原蒙将军的军报已到,比预计早了七日。\"
李岩接过军报,羊皮纸上\"匈奴异动\"四字映入眼帘。他抬头望向北方,驰道在那里拐过一个大弯,消失在阴山脚下。忽然,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纪录片,古代中国的驰道系统,其实与罗马大道同期,却更注重军事效率。
\"告诉蒙骜,\"他在军报背面写下回复,\"用驰道运三千石粟米去九原,再派五千铁鹰锐士沿途布防。\"邮亭长接过竹筒,转身吹响号角,早已待命的快马如离弦之箭冲出,马蹄声惊起一群鸿雁。
酉时三刻,车队终于抵达九原。蒙骜率领众将在城门口迎接,看见李岩的轺车时,这位白发老将竟当场落泪:\"老臣镇守九原二十年,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能见到这样的路!当年蒙恬祖父蒙骜攻赵,粮草走了二十日,如今三日即达!\"
李岩扶着蒙骜的肩膀,望向远处的匈奴营帐。夕阳下,那些穹庐如黑色蘑菇般点缀在草原上,却不知大秦的铁骑随时可能从驰道杀来。他忽然想起在兰池遇到的\"修正者\",那些人拥有超越时代的科技,却不知真正的力量,藏在这一寸寸夯实的路基里。
\"明日,你派一支千人队,沿驰道南下。\"他低声对蒙骜说,\"不用带兵器,只带锄头和罗盘。遇到河流就架桥,遇到险山就凿隧道,让匈奴人看看,什么叫大秦的路。\"
回程时,已是亥时。李岩坐在轺车上,看着漫天星斗,忽然想起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虽然没有沥青,但凭借科学的路基设计和严格的养护制度,足以支撑百年使用。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上跑的不仅是车马,更是一个帝国的野心与未来。
路过某个邮亭时,李岩突然命停车。他走进驿卒休息的窑洞,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