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开荒种田(2/3)
路返回,刘备忽然心生一计:“阿母,前些日修葺祖宅的工匠,如今何在?”
上游水满,而下游浅。
上游水宽,而下游窄。
要说四百年后的大汉,开荒已经开到了何种程度。看看满山遍野的区田,就可知晓。
“刘氏族人迁居于此,已历数代。能开辟的荒地,皆已开辟。如你所说,剩下的多是无可辟之田。”母亲并不意外。
问题来了。
年前经常和小伙伴们捉虫放马,对庄子已十分熟悉。想来想去,确也没找到可耕之田。
问题就出在清溪上。
清溪、白湖,名字起的那叫一个简单明了。
“溪谷?”公孙氏已经想到了。
翻看后,顿时松了口气。
看着那条从岸边渐渐没于水中的,粗壮的围堰,刘备若有所思。
“姐姐来看。”顺着刘备手指,公孙氏果然发现了不同。
先把该做的事,做好。
诸如此类,几乎是整个时代的共识。
所以究竟是不是无主之地,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刘小胖的祖上,世代在州郡做官。祖父刘雄官至东郡范县令,父亲刘弘也曾举孝廉,若不早逝,必为官。家中不缺汉律。
怎么把堰塞破开?
辟在丘陵缓坡上的田地,被称为“区田”。《汜胜之书》上说:“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山坡、丘陵、土堆、斜坡,但凡是能开辟的,都被辟成了区田。
当然也有不小心把有主之地二次开荒,引来杀身之祸的先例。
总的来说,汉朝是鼓励农民开荒造田的。
早在刘氏族人定居楼桑村前,清溪已被泥石堰塞。上游淤满水,没了围堰,重又向下游流去。下游水虽浅,可两侧碎石遍地,长满野草,无法耕种,早先必是河道!只是堰塞后,水流稀少,河道渐渐干涸、裸|露。日久没于荒篙,才被族人用来放牧。
上游水缓,而下游急。
火药,是刘小胖最先想到的。
林是野林。溪是野溪。
“然也。”
“溪水环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