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契约精神(2/4)
肆,不仅指商店,也可指工坊。
券书,即是契约。古已有之,三皇五帝时即有结绳解契之说。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文是有字可证,是有实物可考的最早的契约。汉时契约发展已相当完备。有买卖券、借贷券、租赁券、雇佣券、买奴券、婚书、先令券(遗嘱)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万事皆备,刘备欣然上马,返回了楼桑村。
宗祠毕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老是在里面熬胶制垫,久了也不太合适。于是,刘备想在村中建一座工坊,专门制垫。
其二,可造性强。可建柱、梁、檩、枋等各种构件。又因木架承重,而墙不承重。故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快快请起。”刘备连忙隔案相扶。为何盐渍木能防火,深问方知,盐能灭油火。
关于木材防火嘛……
汉时的建筑多为木质。木结构的优势在于:
不用三日,草庐乃成。
方式刘备早已想好:“寝肆可雇佣他们,签订雇佣劵书,与宗人一样,按工计酬。”
“矾石太远,海水却也不近。”刘备正想着该如何实现。苏伯又道:“城中商人处,便有‘盐渍木’。盐渍木不仅防腐,防裂,还能防火。”
“矾石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苏伯竟然知道。
老族长叹了口气:“若无掣肘,事必不长久。学成便走,如之奈何?”老族长是担心偷师学艺,所以最好是收为家奴。
“你识得我?”刘备直身回礼。
举村建楼,并非刘备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计划。
既然不想收为家奴,不如雇佣?
有就好办。刘备这便骑马进城,直奔田氏商肆。
很快,一个长袍广袖的管事便碎步而入,长揖一礼。口呼刘少君。
“哦?”刘备大喜:“矾石何在。”
刘备拴好马匹,掀帘而入,便有货郎笑脸迎上。
刘备家刚从二叔那里讨回的祖田,便全都卖了出去。
见刘备低头不语,管事又说道:“若少君答应,楼桑村所需盐渍木,田氏足量供应,分文不取。”
管事笑道:“这便是盐渍木的好处。经海水渍泡,卵虫皆死。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