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梨园的科学管理(2/7)
产600,小年差不多400。今年是大年,不到600斤。”
武康目瞪口呆,产量太低了吧。唐朝的600斤,等于后世816斤。老爹管理的梨园,大年亩产7000斤,相差八倍多啊。所谓大小年,就是今年产量高,明年产量低,如此循环。
就算除去农药化肥,如果管理的好,亩产3000没问题,斟酌一番说道:“梨价一文二斤,每亩约400文,这片梨园不足五亩。您看这样如何,我承包一年,租金2500文。”
老钱略微怔神,片刻后试探着问:“郎君是说租梨园吗?这样不划算的,明年是小年,亩产最多400,五亩最多卖1500文。”
这老钱够实诚,主动说小年,武康呵呵笑道:“就2500文,您如果同意,咱们马上签约。”
纠结几分钟,老钱答应下来,让孙子回家,把两个儿子、村子的村正、私塾老夫子都请过来。武康叫住小郎,让他把剪子捎来,说是剪银子用。
老钱两眼放光,银子可是稀罕物,他还没见过嘞。于是也吩咐孙子,把见过银子的保长找来。
九娘拉武康到一边,压低声音问:“二郎想什么呢?你可是司法参军事,每月只有三天旬休,哪有时间管梨园?”
武康挑挑眉毛,装腔作势来了句“山人自有妙计”,气的九娘直翻白眼。
大概两刻钟时间,牛车开进梨园,来了六个人。老钱俩儿子、小孙子,村正、保长。一个胡子花白老叟,穿着破旧儒袍,应该是私塾老夫子。
经过十几分钟讨论,双方终于敲定协议,钱家二郎搬下木榻、蒲团,老夫子磨墨摊纸,提笔一蹴而就。双方签字画押,合同一式两份,完成签约仪式。
九娘拿出三两碎银,其中一个剪掉半块,嘟着嘴交给武康。武康递给老钱,折叠合同放进口袋,拿剪子走向旁边梨树,剪子一开一合,梨树枝应声而落。
剪子再次张开,等剪第四支时,众人终于回神。老钱心疼的呶一嗓子,嗷嗷着跑过来。九娘赶紧拦在武康身前,张开双臂护他在身后,像护雏的母鸡。
老钱早看出她是女儿身,硬生生止住脚步,手停半空不敢拉扯。村正、保长、老夫子大声呵斥,武康置若罔闻,继续剪树枝。老钱心疼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