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旱涝保收的退路(3/5)
下三人一直忙活到深夜时分,才算是搞定一切。
顾鲲已经算过了,因为兰方当地海鲜不值钱,所以回程就算有他本人开挂抓鱼,最后综合算下来,利益也只有来的时候的四成左右。
陈丽显然更快理解了老板的算计,在一旁小声心算:“现在兰方柴油折人民币1块4,粤州1块2,赚两毛差价。一桶150升就是30块,一千桶就是3万死利钱。
全部加减相抵,这次来华之后,还剩下55万人民币的现金。
对他来说,开着渔船从华夏一路捞鱼回兰方卖,这段南下返程的收益完全就是鸡肋,跟北上的生意不能比,自然也就配不上让他亲自开挂。
另外,他在兰方还有四万多令的马来币。
刚才下午的时候,顾鲲又去渔政管理处,凭着在威沙群岛时拿到的收据和文件,领了上缴声呐的奖金,大约是八万块钱。
但顾鲲并不担心钱的问题。
第二天一早,南沙渔港码头。
顾鲲得意冷笑:“几十万不是谁都能赚的,那得是有我这样的听鱼技术、围网水平,还要有我的寻找客户和谈判的能力,这是不可复制的。
而汽油和柴油价格却调整迟缓。
龙五一时语塞,不得不承认老板说得对。
顾鲲打的主意,就是当他本人不在船上坐镇的时候,让船贩卖柴油赚差价。
顾鲲的巨额收益,是建立在他几乎如同开挂的本事上的,那是老天爷赏饭吃,无法规模化复制。
而且人家不但加满,还在船上摆一堆油桶,说是“储备自用”,那法律上也是明确允许的。这就跟出国到关税低的国家买点电子产品,只要你是带回来自用,而不是转卖,那都不算走s。
龙五和陈丽都是眼神一亮,很是积极:“船长您说,您想出来的招,简直就没有不灵的。”
而剩下的船舱都被腾出来,装上了足足1000桶柴油。
一想起在兰方住的还是那种木桩架起来的高脚水屋,顾盼就有一种叛国哦不是弃暗投明当华夏公民的冲动。
利润跟贩苏眉和青衣当然没法比,但胜在旱涝保收,而且不用我亲自坐镇,这事儿也能做——这也是对你们的一次考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