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载入史册的会晤(4/5)
找点外商搭讪吧。”马风抹抹嘴,决定振作起来。
这次部里找个东海籍的科员,来陪东海参展团服务,也是看我摸爬滚打过,对行情比较熟,给我个机会混混呗。”
乌经纬得意而又掩饰地笑笑:“是个南洋小国的客人,兰方群岛的,说实话还没我们一个县人多呢,也不用太当回事儿。”
所以每一年,会展上都会不时传出一些发财的大新闻,刺|激着所有参会者的神经。
看人群的数量,那大巴车肯定是超载了,幸亏94年也没什么交警来查公家的车是否超载。
所以绝大多数华夏人,除了参加广交会之外,很少知道国内的哪些工业品、相对于外部世界是有成本竞争力的。
其他绝大多数走“我们能做,外国人也能做,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外国货更便宜,价廉物美”路线的华夏企业,是没什么备胎出路的。
就是某个新来的国家的进口商,捞到了什么便宜货,然后一次性下了个大单,倒腾回国内就赚得盆满钵满。
你不搞渔业不知道,农业部渔业厅,今年在讨论一个文件,虽然还没正式下发,但圈内人都知道讨论稿内容的。说从1995年5月1号开始,以后每年春夏要有两三个月的禁渔期。还要从明年开始,限制东海沿岸四省一市的机动渔船注册总功率,防止过度捕捞损害可持续发展。
马风:“那就一起回吧,我也跟着涨涨见识。”
乌经纬挺不习惯地喝了一口咖啡,忍着苦,诉苦地叹了口气:“我们厂是造中型船为主,几百吨到几千吨,原先主要面对渔业客户,只有一个大型船坞能造万吨的远洋客/货轮,不过订单也经常吃不满。
乌经纬是东海省船山市、东海造船厂的厂长。今年是他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也是第一次来粤州长住,之前最多只是公差路过。
他擦擦嘴,跟马风说道:“我有一个粤州这边的拐弯抹角朋友,前些日子就跟我打过招呼。知道我今天到,约我回去聚聚,可能真有外单能做,他们就在白天鹅。”
于是两人就出去找了个外国人多的餐厅,先喝个咖啡吃个西餐。
咖啡桌上,两人互相聊起自己来广交会的缘由。
就算外商不买,如果能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