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一咏三叹(3/6)
代的房价来说,300万不算多,但如果拿这300万只做寻常吃喝的话……再说,唐朝末年的整体经济水平又怎能跟现代社会相比?(无风注:以上换算属于购买力的换算,并非学术观点,只做小说假设,诸君若有异议,但可一笑而过。)
其实李记铁坊兴起之后,每年在节帅府拿到的兵器制造份额虽然不小,但绝非获利的大头。因为古往今来有一个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作为官商,必定要为官府或者官员提供利益。所以,事实上李记铁坊卖给节帅府的兵器,利润并不高。支撑李记铁坊收益大头的,反倒是往北地贩卖民用铁器。
譬如一口铁锅,在中原的价格约100文,李记铁坊制造成本其实只要40文,而贩运到北地卖给那些譬如契丹人、奚人等游牧族群,正常情况下一口铁锅可以换一头突厥敦马或者两头普通母马。那么,突厥敦马在中原值多少钱呢?答案是九贯钱以上,也就是9000多文!一口铁锅而已,跑一趟北地,价值凭空翻了近百倍,谁不眼红?
而且人们常说锅碗瓢盆,北地游牧民族除了锅,连碗、瓢、盆也喜欢用铁的,原因是可以保证在迁徙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两个部落之间因为一口铁锅发生一场战争,这可是确有其事的事实。
如此巨大的利益,是不是谁都能得到呢?当然不是。唐廷对北地可是“禁铁”的,如果私运,后果严重不说,就算这一路过去的治安状况也是糟糕透顶,非一般人能走。只如代州李家这等大铁坊,因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兵甲给节帅府,节帅府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果然还是走私最赚钱啊,赖哥诚不欺我……
“诸位且静!”李曜收了思绪,再次扬声说道:“此番生意虽大,但时限太严,若是仍按过去的老办法,必然误了节帅大事!到那时节,我李家自然是吃不了兜着走,诸位匠师学徒乃至长工佃户,也必然涉案其中,免不得要流徙黔桂三两年……诸位想必也都知晓,那黔桂蛮荒之地,疠瘴横行,去时容易,回不回得来,可就不好说了!”
李曜这番话说得众人一齐噤声,背后升起一阵寒意,想想那黔桂蛮荒之地距离代州不啻万里,此番若真是如李五郎所言,只怕自己还不等走到黔桂,就要惨死途中,落叶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