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吾计售矣(2/8)
将军李元审是也!未知阁下是哪家小郎君,寻我家节帅作何道理?”
李曜笑着拱拱手:“原来是李壮武当面,在下李曜,字正阳,代北人。某在代北,亦常闻壮武大名,言将军麾下有‘后院将’,乃是潞州精锐,河北雄兵,今日一见,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某此来,乃是奉并帅帅令,为潞帅送上五千柄镔铁马刀,以壮潞州兵威,不知壮武此来却为何事?”
李元审心中一震,继而狂喜:“镔铁马刀!镔铁!并帅竟然送了这样一笔至宝给潞州!”
所谓镔铁,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钢,把表面磨光再用腐蚀剂处理,可见花纹,又称“宾铁”。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卷六说,镔铁有旋螺花、芝麻雪花;常用的腐蚀剂为金丝矾,又名黄矾(硫酸铁)。
镔铁原产波斯(今伊朗)、罽宾(今克什米尔)、印度等地,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据某些专家声称,此后中国也掌握了制炼镔铁的技术。因此元朝工部设镔铁局,明代新疆、山西都产镔铁。
古代中近东、南亚有花纹的钢器分为两大类:一种以印度乌茨(z)钢为原料制成;一种以高碳钢和熟铁叠打而成。唐慧林《一切经音义》卷55所说镔铁“以诸铁和合”,当指后者。镔铁主要用来制作刀剑,所制镔铁剑极其锋利,有“吹毛透风”之誉。
然而事实是:“镔铁”并不仅仅指表面花纹钢,从开始就是作为一种从国外传进来的高质量钢铁制品存在的,用来制作的物品也是多种多样,显然很多东西不能像刀剑那么方便显现表面花纹来,后来甚至引申出很多意思,如“镔铁局”、“镔铁祠”等。各朝字典对“镔”字的释义中从未提及花纹特征也可见一斑。事实上,古人对“镔铁”的定义一直就在锋利、质量好等方面,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碳工具钢,偶尔出现的花纹特征也会作为稀罕事物认真加以描述。所以“镔铁”并不是“大马士革钢”的同义词,但“大马士革钢”的内涵基本上可以包含于“镔铁”之中,“大马士革钢”更多时候是与刀剑等联系在一起的。
从后世所存文献的表现来看,“镔铁”从其特征上来说,更接近于包括乌兹钢、布拉特钢的坩埚钢系列,理由如下:首先,“镔铁”文字最早出现于隋代从天竺等地翻译过来的经书,而当时的天竺正是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