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内蒙古军区与远东军区的协议(下)(2/3)
生产的武器装备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苏联的武器装备却有一个特点,苏联武器结构简单,制造快速,而且实用,容易学会,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t34,t54,t55,g19,ak47等等。尽管这些东西的质量真的没法和德国比,但是在数量上却占有很大优势。二战苏联之所以没被打垮,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依靠着一点。
不过这也是相对于德国这样的工业型国家来说的,苏联的武器装备相比于日本制造的『迷』你版武器装备来质量要好太多,所以韩云华对于苏联的武器装备还是很认可的。
况且判断武器『性』能的好坏有时候单纯凭借所谓战场检验也不是很公正,因为武器都是根据一个国家对未来战争的预判与实际面对的威胁而设计制造的。例如二战后期,德国的武器装备设计就是把适合高强度局部冲突的装备,用在了全面世界大战里,而苏联出口的那些简化版武器却适应了全面世界大战的要求。同时武器装备的生产也受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甚至是综合国力的限制,比如此时的日本就是这样,以日本的军工专家的实力难道设计不出一辆『性』能优越的战车吗,但是相比于豆战车对资源的消耗和日本整体战略的构想,所以豆战车这种悲剧装备就这么产生了。
所以相对于『精』良的德国武器装备相比,韩云华认为内『门』g古军区最需要的还是苏联生产的那些简化版武器,尽管『性』能上也许会有所欠缺,但是却经久耐用,而且部队『操』作起来也更为简单快捷。德国的那些武器装备固然不错,但是却需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才能『操』作。而苏联的武器装备很简单,就比如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前几十天,甚至前几天,许多苏联装甲部队才领到t34,而且很多坦克在德国人打进来之前,活动了不过十几小时,但是它们依旧让德国人吃了大亏。更如ak47,别的不说,单看那可怕的产量就可见一般,毕竟老玩不清楚的武器没人喜欢。
韩云华和伊兰诺娃的协议最终还是签订了,以韩云华所部需要在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一次『性』出动最少20万部队,从绥东进攻东北的关东军。而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在确定了韩云华的消息正确之后将一次『性』支助内『门』g古军区300辆坦克、80『门』高『射』炮以及500『门』其他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