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选锐士,军制渐成(2/3)
王彦进入官场太晚有关,年不及三十,做官不到四年,那些老油条可能把他当做政治盟友,却很难投靠他。
何疼蛟听了,点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话语。
吃完饭,王彦在骑兵的护卫出了武昌城,然后从武昌码头上了一艘两千料的大船,在江涛中杨帆向北,进入武湖,很快便抵达了北岸。
在北岸的武湖内停泊着上百艘大船,船上旌旗招展,甲板上站满了赤着上身,光着脚板的军汉,将官们在他们身前走动,不时大声喝斥一番。
在湖上也有船只穿梭,十多艘大船明显分为两队,正在进行操练,船只不时随着令旗,变换着阵型。
湖面上有两艘战船接近,立刻飞钩如梭,钩住船弦,搭上木板,士卒们操着木刀,便展开了一场接舷战。
王彦的船只避开操练的水师,在码头边缓缓靠岸,他站在船舷边眺望,在武湖周边辽阔的旷野上,大营绵延,一杆大纛旗在大营上空迎风飘扬。
因为湖广一直处于防御之态,在面对清兵进攻时采用坚壁清野之策,明军把守坚城,使清兵在汉水北面得不到补给,拉长清军的运粮路线,增加明军的胜算。
鄂东北,大批的土地被抛弃,稻田里都长满了野草,使这一大片区域城为了牧马的好地方。
战马可不能圈起来养,要有足够地方进行驰骋,才能保证战马作战的能力。
当年北宋王安石变法,改革马政,给钱让老百姓迁回家养,结果战马全部废掉,只能拉拉石磨,运运货,根本上不了战场。
这次王彦从吴三桂那里缴获三万多匹战马,虽说收获极为丰厚,但要怎么养马却也是个大问题。
这些马虽然都是吃苦耐劳的蒙古马,但是养起来可依然耗费巨大,好在此时有这么一大片地方可以驰骋,再加上遍地的野草,为他节省了不少马料。
王彦除了将战马放在这里,诸部明军也大都扎营于此。
这里远离武昌,四周荒无人烟,一减少扰民,二可以让士卒专心训练,免得被城里的姐儿弄的腿软。
在王彦设计的兵制中,其实是结合了唐制和秦制的特点,府兵来自唐制,三级则来自秦制。
府兵是屯卒,地方各镇各营为戍卒,而五忠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