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历史谜案(1/2)
这条式样新颖的帆船,长宽比差不多大于6:1,其水下形状被设计成了很小的阻力体,并且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导致水线部位特别优美,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可以在海上能劈开波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
这条船并不是很大,排水量也只有一千多吨的样子,但是船型却极为优美,船舷低矮,上层建筑很低。
就在东征倭国之战,还没有最终结束的时候,承天六年初,于孝天离开了京师,亲自前往了大连造船厂,参加了一条船的下水仪式。
七日之后整个倭军终于彻彻底底的崩溃,残存的倭人如同雪崩一般的朝着四面八方逃去,而德川家光眼看再无翻盘的可能,在战败之际切腹自尽。
这条船拥有三个船桅,可以悬挂面积非常大的船帆,而且船桅很高,基本上可以达到船只总长的四分之三,是一种标准的高桅,而且因为船体比例较长,三个船桅之间相互干扰会比较小,而且横桅非常宽,大大超出了船体的宽度。
但是这条船的武装似乎并不很强,只有上下两层火炮甲板,这也是因为这条船干舷较低,根本无法布置出三层的火炮甲板,就算是布置两层,也已经可以说是勉强了,所以这条船最多也只能装载三十门火炮左右,分上下两层配置。
整个东征倭国之战,算上后期对各地的清剿,一共历时两年时间,整个倭国基本上没大中军全面控制,可以说倭国各地,都被杀的是尸横遍野,无奈之下孟飞为了避免给大中军造成瘟疫蔓延,这才下令减少了杀戮,抽派民壮到各地战场上专门收尸,大量尸体就地直接挖出大坑掩埋,靠近海边的则把尸体直接投入大海喂鱼。
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
双方展开了一场鏖战,整整激战了四天天,虽然倭军方面做的是背水一战,意图拼一个鱼死网破,但是这些临时征集的平民组成的倭军,不管是士气还是战斗技能亦或是装备质量,都完全和大中军无法相提并论,甚至于连和那些被充作炮灰的高丽棒子和倭奸自称的挺刀队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只能凭着最后的一腔血勇蜂拥而上,这样的战斗已经不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