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媒体的攻势(1/4)
照片上老人才六十多岁,陈然拘谨的坐在老人的下首,照片上的林泉才十四五岁,满不在乎的注视着镜头,无论如何,他的相貌里看不出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姚兴安心想,今天的林泉,还有小时候的样子,不过咄咄逼人的眼睛倒是收敛了,也无法让人看出他身后到底有多少商业细胞,更像一名做学问的人。
接受顾宪章的建议,联投决定试尝与媒体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对你老子就不要打这些官腔,”老人挥了挥手,“你老子当年也没少打官腔。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到过?在这三十年间,社会的财富分配到底处于怎么的一个进程中,权力的寻租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监察部该如何公正的去对待这一现象?”
姚兴安大感头疼,说道:“联投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可能的话,还是从侧面调查比较好……”
“这……”姚兴案大感头疼,心想老人家任性起来,还真是毫无顾忌。
“缩小影响,直接将杨天华双规,怎么没考虑缩小影响?”老人眉头跳了跳,“不要跟你老子说这些虚话,你应该晓得所谓的侧面了解会对联投造成怎样的影响。”
姚兴安虽然位于监察部的部长,不过在他的老父亲面前,心里还是有些发忤,说道:“杨天华案要追溯到十一年前的银都案,我记得银都案是由当时的静海政法委书记张权主持,最终因为涉案人周逸出逃海外,而不了了之。张权后来担任静海市长,牵涉到静海国有资产流失案,两年前得脑溢血成为植物人,张权去年在医院疑被谋杀致死,而涉案人竟是张权之子张楷明,张楷明又于去年十二月遭受枪击致死,而在张楷明死前的一处住所找到杨天华涉及银都案的关键证据。这些案情编织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不仅有静海市与东海省的一些官员,还涉及东海两家最大的民营财团,沈氏企业与联合投资,要想去还原历史的真相,谈何容易?部里这才让张闻风领队下去主持案情的侦查工作。”
姚兴安对经济不精通,倒是静海建总国有资产流失案爆发后,他找来林泉这些年所发表的经济论述,却觉得他更像一个青年学者。
“也不是这样,”姚兴安解释说,“我们认识到调查联投,对解决杨天华案、静海建总国有资产流失案、张楷明遭枪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