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京 34(2/5)
间资格和新兴阶级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壮大起来。
这样一来,就是一个同仇敌忾的格局。原本明朝的士绅阶层因为低薪政策无法脱离本阶层而存在,就是说,一个人官儿当的再大,他也不能背离本阶层的利益而完全为皇家服务。
因为薪水不够,他必定要屈从于一些本阶层约定俗成的东西。
比如投充和隐户,拖欠正赋把持地方财税等等劣习。
等明末工商业发展到这个地步,本身的利益就已经联结在一起,再加上江南特有的读书应举的文化传承,一个权力、金钱、还有文化相结合的庞大利益集团,就是这么成型了……这样看来,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算是确有其事了……当然,因为中国文化传承对科学的抵触态度和所谓的“奇技银巧”的排斥,特别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资本积累并没有带来科技和工业上的变革,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就只能用来挥霍了。
明末时,士风是公认的大坏,国家崩溃在即,秦淮河上的纸醉金迷只是这个国家士绅阶层堕落的一个缩影罢了。
所以明末这时候情形就是非常吊诡,明明白银多的都通涨了,民间的士绅阔佬们钱多的烧手,象东林的钱谦益,复社的冒襄,都不是大富之家,不过好歹都有三五处园子,几十万两的身家……民间这和能钱,皇帝却穷的要当裤子去……他妈的和谁说理去!
明明人口众多,赋税一家再加,却是无兵可用,无饷可发!
明明地大物博,北方灾,南方把粮食换成经济作物,江南一带全买粮吃!粮食产量年年下降,官绅不交工商税就算了,还有田产隐户、投充、献田,花样繁多,变着法儿的吸国家的血!
明明有庞大的政斧,行政效率却是十分的低下。
究其实里,还是中央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本朝的士绅阶层,已经自成格局,不再为大明效力了!
北方的东虏是极端落后和野蛮的渔猎文明,而明朝的核心却已经走出了农耕文明,因为这个国家的统治核心,精英阶层已经摸到了另外一种文明的门槛之上,所以相对于明朝的情况而言,东林党和复社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太特妈的超前了啊……这样一来,因为没有科技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