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小聚义(终)(2/4)
远了先不说,先只说近的,李俊这次来投,就算不算仇悆,也引来了七条好汉,加上他自己和仇悆,就是九条好汉,如果不是李衍的底蕴深厚,近期又收了不少好汉,没准就会出现宋江二十八对晁盖十二之局。
但话又得说回来,李俊这个人的人品还是不错的,纵然有野心、有能力,可在对宋江彻底失望之前,他还是非常忠心并尽心的带水军的,后来要不是宋江一心招安,与他的观念严重相左,他也不至于舍弃宋江,另起炉灶。
因此,李衍会对李俊有所防备,但却不会不重用李俊,毕竟,打天下不能只靠庸才。
再来说这个仇悆。
李衍知道仇悆其人。
他任武陟县令,时金兵南侵,官军数十万过境,主将纵士兵抢掠。他与军队交涉,保证军需供应,但不得让军队骚扰百姓。不久,他押送军饷到涿县,正值军队溃退,丢掉大批军粮,他指挥民工抢救,不使资敌。
后调高密,处理讼案,剖决如流,并严惩贪赃枉法的猾吏杨盖,民众悦服。
调走时,县民万余挽留,把他拥回县衙,并轮流看护,不让他离去,他从便门出走;刚到密州衙署,忽数千人拥入,把他夺回高密。
降金的刘豫之子刘麟会同金兵南侵,宣抚司统制张琦派武土数千持刀威胁他,要他一同南逃。
他说:“你们不负责保卫国土,我当以死殉国。敌人还没来,就仓皇逃走,老百姓依靠谁来保护?”
他神色镇定,人心遂安。
金兵临近,他向宣抚司求援,并派儿子向朝廷告急,都没有求来援兵;朝廷还声言要放弃两淮,走保江南。
他把危急形势告示州民,读者流涕,纷纷自告奋勇,保卫家乡。
恰好一群官军败兵因主将战死,退到庐州,他把散兵收容起来,加以慰劳、整编,并招募庐州、寿州民兵两千人,出奇兵攻击寿春城,金兵大败,退回淮北。
后来刘麟又率军到合肥,声称兀术的大军作他的后殿,淮东淮西,人心惶恐,不知所措。邻郡官吏纷纷焚烧粮草,弃城逃跑。枢密使张浚下令,让他相机撤退,他回答说:“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