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传说不是传说!(1/5)
他原本还后悔拿出这首诗引起太大的动静,但如今想来,此诗赠与香君,也不算是明珠暗投,能让她在九泉之下瞑目微笑,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大功德。
“我就说这诗不简单,只听叶贤弟吟诵一遍,我浑身就麻酥酥的,等香君再唱一遍,我更是连鸡皮疙瘩都起了一身,忍不住鼻酸落泪。”一个落拓书生摇头晃脑,泪流满面,“恨不能早生三百年,抚慰香君平生!”
叶行远当然不能被扣上这个帽子,“盛兄想是记差了,先贤诗律之中,本也有三言体例,如《国风》‘山有榛’、‘隰有苓’,《周颂》‘绥万邦’、‘屡丰年’等,我虽不肖,却也不敢逆了先贤,只是与盛兄路数有些不同罢了。”
众人正迷蒙间,忽然只听咔啦一声脆响,香君冢上有一道白气升腾,直冲天际。
叶行远只当他们是跳梁小丑,他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大多数人虽然在这一波舆论攻势之中保持了沉默。他们心中越是反复揣摩叶行远这三字诗,就越能感觉到诗句的妙处,这些个巧舌如簧的家伙又有何用。
“是啊!叶贤弟终究稚嫩了些,此诗立意是好的,可惜到底生涩,还是盛兄的诗句沧桑隽永,前后呼应,由景入情,再由情入幻,堪为最佳!”盛本其表明态度,立刻有人如梦初醒,赶紧附和来混淆视听。
有人装模作样地叹息摇头,“叶贤弟,你也莫要怪盛兄生气,你可知道你这么胡乱写诗,便是走上了邪路。这路子一不对,再努力也是无用,盛兄乃是珍惜你的才气,恨铁不成钢而已。”
这诗当然是好的。叶行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诗词一道,神韵为最上,这一首诗献给香君真是最妥贴不过。
盛本其面红耳赤,没想到叶行远还有这种杀手锏,三言体例生僻已极,数百年来就没有名篇流传下来,仓促之间他哪里能够记得?
传说中,香君死而有灵,与城隍并受香火,虽然不入城隍庙中,但亦有阴神之位格。她一生爱才,死后也是如一,据说若是有人在墓前做出好诗,能得香君之赞,墓前必有异象,此后便能妙笔生花,写文作诗的灵气都陡增几分。
这几句话盛本其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叶行远的诗做出来不行,就可以顺理成章将他打压。如果叶行远年轻气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