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电子邮书(1/4)
安吉伯与张恪最近几天的交流是由ti公司dsp研发部门总监参与的,而海州这边则自始至终由丁槐在背后替张恪参谋,ti公司能确定爱达电子拥有他们所急需的技术解决方案,陈信生此行的目的就是拿到这份技术解决方案,安吉伯授权他甚至可以开出一千万的筹码。
刘明辉给陈信生的感观,爱达电子还是一家相当有局限性的公司。虽然安吉伯给他的电话说明张恪是一个对市场感觉非常敏锐的朋友,但是陈信生从北京登机时,就没有给予即将会面的张恪特别高的期待,或许远远用不到一千万的筹码。当他坐进离暖气都没有的桑塔那里,就确信自己的判断。
这时离他们中止解码芯片研发已经过去三个月,在这宝贵的三个月里,三星推出基于第一代解码芯片技术的影碟机(质量跟万燕一样,很不稳定);飞利浦在中国的机芯生产基地已经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马上就要投产,中国有十几家企业正筹备影碟机的生产……
陈信生克制在十五分钟地接待时间结束之后,离开接待室。之后就拒绝刘明辉的再次拜访。
※ ※ ※
张恪知道国内近几年内没有能力研制新一代解码芯片,勉强研发出来,以国内的制造水平也没有能力生产。但是并不意味着丁槐不能写出新一代解码芯片地技术解决方案,要知道c-cube公司完全在万燕影碟机产品技术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的解码芯片。
虽然九五年,国内录像机产业经过拔苗助长式的发展,年产能超过一百万台,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片源因素(光盘制作成本比录像带低多了,又方便盗版),影碟机一出来,录像机市场就立即分崩离析。
ti总部那边催的很急,陈信生坐到车里,就要求直接到爱达电子厂参观,虽然ti总部那边很肯定了,最后一步的确认工作还做的。
丁槐在美国的同学联系ti总部也不顺利,ti公司基于自身做出的市场判断而终止解码芯片的研发。要改变他们地决定很难。爱达电子目前地影响力等同于零,甚至连说服ti回过头来反思他们之前的决定都不可能。何况丁槐地同学八六年就去了美国读书。之后就留在美国工作,对国内当前的情况也不清楚。
国内,九五年之前的录像机累积销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