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农机厂的出路(2/4)
之后。海州控股才算全面接手农机厂,施卫忠担任厂长。财权受限,目前主要负责生产管理的整肃。
施卫忠老脸微红,幸好车厢里很暗,他提出农机补贴的事情,就是希望市里能压一下农机局,去年给农机厂,今没理由不给,没有这三百万地补贴,农机厂原先还能维持的局面,一下子窘迫起来。
张恪对吃食还是很讲究的,不然也不会有一手好厨艺,只是从没有做厨房开饭馆的念头;九十年代厂企效益不好,男人大多数没有更好的出路,研究吃喝的人倒是不少,大家就陈奇办流水席的形式讨论起来,各抒己见。
说到底,这是一个长期品牌营销的规划,只是当时普通市民对营销的概念很淡薄,张恪也不便拿出一整套方案书就让陈奇照着做,陈奇凭什么照着做?张恪只想着关键时提醒一两句,他听进去则好,他听不进去,或许让他酒馆的业绩停止不前,却不会有更坏的结果。
“盘活海州市属企业资产,关键在于盘活,能救则救,不能救就资产重组,就像海棉的几间厂子一样,通过资产重组,最终要整合出一家大海棉出来。将工厂都迁出城区,海州控股看中几间工厂的土地。所以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小舅你,海州控股不会为农机厂去争这三百万的农机补贴,要是农机厂离开这三百万的农机补贴不能活,那海州控股会毫不手软的让农机厂破产清算,或许会让市食品机械厂、建筑机械厂等等当中的一家或几家来接受农机厂的资产。至于农机厂能不能存在,并不是海州控股首先考虑的原因,海州控股考虑的是怎样将农机厂的资产盘活……”
连带着陈妃蓉对张恪的印象也有所转变,张恪毕竟不是那种只有脸蛋好看、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特别是这学期以来,陈妃蓉也没有理由误会张恪在纠缠她。去年虽然发生一些令她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不能否认,这些事情让她摆脱进入市一中以来让她不堪重负地烦恼,没有谁再去纠缠她,她终于可以安心的学习。虽然有着她跟张恪好的传言,但是这一点,现在也不会给她造成额外的烦恼。
“白白少了三百万,农机厂的日子是够难熬的,”张恪笑了笑,说道,“省里推动农机补贴在于推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农机市场,却没有直接扶持某家农机厂的意图,只是农机补贴地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