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雨绸缪(1/4)
在七月初爱达电子的第一次产品发布会上,张恪向张亚平提出,爱达在年前将向飞利浦采购十万套机芯、年后每个月采购十万套机芯的要求,当时影碟机市场的老大,三星的月销量还不到两万台,而爱达从七月起才有产品上市,岂不是说要一下子追上三星?
时间刚过去三个月,影碟机市场容量每月逐增,而且市场销量的增涨受到产能不足的严重限制。
“香港?”张知非想了想说。
“怎么猜到的?”小叔从头到尾就知道许思的事情,张恪没有想到要瞒他,只是奇怪他怎么就猜得到。
张恪笑着说:“宏远的净资产也有千万,你将你跟唐学谦的关系、跟市里头头脑脑的关系都拿出来一起卖,三千万铁定有人买,宏远过去一年捞多少钱?”
惟一的例外,三星由于采用第一代解码板技术,暴露出质量上的问题,甚至比不上现在花都出的山寨机,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市场份额却持续萎靡,日本先锋公司开始取代三星的位置,在这时候,张亚平忘不了就在离上海不远的一座城市里,崛起了一颗新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月销量就突破一万台,第三个月就成为华东地区的销量冠军,从而成为飞利浦机芯的最大客户。
也不是张恪看不上眼宏远。宏远的业务会接很多市政工程,现实中,并非“清者自清”就能说明问题地,就算宏远做安置房项目缺资金,张恪宁可让海裕拿一千万参与项目,他也是不参与。
在九五年七月之前,飞利浦还没有月销量突破万台的大客户,客户多为花都、深圳、广州一带的小影碟机生产厂家,飞利浦在国内的机芯生基地产能甚至发挥不到五分之一。
锦湖的情形稍微好一些,爱达对资金极度渴求,在这种情形下,海裕拿一千万投向回报并不会丰厚的安置房项目。自然是张恪影响了谢晚晴,所以张知非之前才坚持要让张恪先看看安置房项目的规划方案。
张知非笑着不说话。宏远赚了多少钱,张恪心里怎么会没有数?
宏远在筹建、发展过程中,张恪提的几次意见都至关重要。所以在城规、海建撤出时,张知非最希望张恪能参与进来,哪怕将宏远的股权送他一部分,张知非也是心甘情愿。
“怎么了,想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