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要做拦路虎(1/4)
张恪几次提醒,朱小军就留了心,昨天晚上回去之后,认真看过陶行健塞过来地材料,他的父母都是省直机关的小官僚,耳濡目染,相比刚毕业的大学生,要世故一些,更容易屈于现实,但毕竟是刚迈入社会的青年,骨子里还是有些热血在沸腾的。
张恪在新梅苑吃过中饭,他打车先回宾馆与周游、陶行健汇合,让傅俊去省经贸委接朱小军。
“但是为什么很多城市搞绿化喜欢种草?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种草,一两个月就很漂亮了……”周游笑着说,“企业与政府的立场有很大的差别,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他一般只看事不看人,而要做一名成功的官员,他一般只看人不看事……”
张恪首先要确认徐学平对此事的态度,他有所犹豫,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经正常的程序,直接插手下面部门的事务。会在整个官僚体系内部形成阻力,毕竟东海地一把手是陶晋书记,而非徐学平。
“有合适的人?”徐学平问。
香雪海合资案,只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对外资盲目的热捧,缺乏清醒的认识,或许根本就是不愿意去顾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一切都是在合法的程序下走到最后一步。只能依赖省里否决这一方案,但是要依正常的程序走,不要指望省里有谁会为此事站出来。
徐学平与秘书李义江也很快坐车从省政府赶了回来,在徐学平的书房里,张恪将材料交给他。又将来龙去脉简明扼要的讲述了一遍。
九十年代初期,广东顺德、山东青岛,东海省东部形成三大家电产业集群,东海省东部地区的集群规模最大。但随着对外资的盲目追捧,被外资合法的、有步骤地,演变成他们的加工车间。
徐学平听张恪说了一遍,又很快将材料过了一下,很快就抓住其中的要点,手指习惯性的轻轻叩着桌子,说道:“三年不能生产自己品牌的电冰箱,技术人员全移进合资企业。那原来的香雪海电冰箱厂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条件过于苛刻了,还不如将整家香雪海电冰箱厂都置入合资企业,也不如让三星直接在惠山独资建厂……”
张恪轻声的问:“可不可以找个无关紧要的人,将这件事捅开来……”
陶行健不止准备了一份材料,张恪向他要了一份材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