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历史遗迹被毁(1/4)
锦湖与正泰集团的协议,要求一年内完40的收购,两年内完成80的收购,最近的期限是在明年中秋前后,那时就不用发愁了。
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由唐学谦在市里以拆迁矛盾突出为借口,拖住向沙田东片的拆迁步伐;由宋培明在城南区以改善城市形象为借口,对前街北侧的沿街建筑进行局部修缮,开发其商业价值;由古建所与海大建筑学院加大对沙田建筑群的研究力度,挖掘历史价值,争取在学术上形成一定的影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引入私人资金进行古宅产权投资,进行示范性的修复。
文物局23日派人到现场进行勘察。石碑保存十分完好,但是碑面贴着一堵砖墙,无法看到碑前面上的刻字,但是碑座上有着精美的植物浮雕。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很简单的勘察之后,竟给出无文物保护价值的意见。当时薛国华、许鸿伯等人都闻讯赶到现场,对照历史资料,这里很可能是海州盐监署地遗址,一经确实,那四座石碑就是市区范围内惟一留存下来的宋代遗迹,怎么可能没有文物保护价值?当场对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提出质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文物鉴定。
宋培明笑着说:“文物局的那班龟儿子,不带头将那里夷为平地就算好地,还能指望他们?真要指望文物局,就得将那班龟儿子全部换掉……”
并没有等财政局对文物局审计出问题来,文物局下属拆迁公司在对楼附近的民居进行拆迁时,就暴露出严重的问题。
12月24日,西方节日的商业化炒作,年轻人对平安夜还没有特别强烈的节日概念,张恪早晨接到许鸿伯地电话知道这件事情的。
由于那地方的平房都建于解放前,解放后给房管局收为国有,分给现在住户居住,而石碑砌入两栋平房之间的夹墙里,要不拆迁,没有人知道这里竟是一处历史遗址。
张恪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区里也不需要一下子将钱都投进去,给锦湖一个季度的缓冲,明年春末,考虑收购新光厂。”
张恪看见许鸿站在断碑那边,他爸爸站在空旷处,身后围着一些人,其中有两个穿着警服,其他人应该是文物局的那班官老爷,张恪恨恨的骂了一声,朝许鸿伯走过去。
张恪知道许鸿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