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廿三)波斯议定(3/6)
扫过案几上的《列王纪》抄本,语气中毫无情感:“教义的解释权在沙阿。”
他环顾众人,拿起大维齐尔呈上的图纸,用指尖划过明军火炮图上的“京华造”铭文,“明朝人没有要求我们改信,只想要贸易和盟友。我已经打探清楚了,他们的皇帝十分年幼,摄政的大维齐尔高务实需要稳定的中亚局势——这与我们对抗奥斯曼的需求不谋而合。”
沙阿陛下确实很有见识,不愧是在后世获得“大帝”名号、号称学贯东西的强人——如果不把高务实下意识称作“大维齐尔”就更好了。
米尔扎萨利赫趁机展开一卷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明朝商路:“沙阿陛下,明朝商队通常从肃州出发,若能经撒马尔罕到伊斯法罕,可比传统丝绸之路缩短200里。
根据大维齐尔提供的见闻与情报,他们的‘弹簧马车’能在戈壁平稳行驶,在同等人数与骆驼的情况下,载重是我们骆驼队的近乎三倍,实在令人震惊。
更重要的则是,他们愿意用极其精美的瓷器交换我们的马匹、羊毛、青金石以及地毯等物,而这些瓷器在欧洲的售价是我们购入成本的十倍,甚至二十倍……放弃这样的生意,简直是对《古蓝经》的亵渎。”
阿巴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正在训练的“图凡奇”火枪队——士兵们使用的大多仍是从奥斯曼缴获的“巴斯塔”火绳枪,射速缓慢且受潮易哑。
他忽然转身,目光如剑:“阿拉威尔迪汗,你曾在查尔迪兰战役中见识过奥斯曼火炮的威力,这一次又见识了明军的火器,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大维齐尔闻言起身,上前半步,锁子甲发出细碎的碰撞声:“沙阿陛下,明军的火器并非奥斯曼人可以超越,尤其是他们的‘硝石提纯法’能让火药威力提升三成,这正是我们最为匮乏的。
沙阿陛下,我明确认为,若能在伊斯法罕建立铸炮厂,用呼罗珊的铁矿和明朝的技术,十年内我们就可以铸造出超越奥斯曼人的火炮。”
“但代价是打开国门!”穆罕默德库利汗依然顽固。
阿巴斯冷笑一声:“我们早已不是封闭的山地部落。”他指向墙角的威尼斯玻璃镜,“看看这面镜子,再想想你们家中收藏的中国瓷器——贸易早已打开大门,与其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